- 縣域金融監管力量增強 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 2024年05月29日 來源:上海證券報
提要:為推動增強金融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深入縣域大中小企業、偏遠廠區和工地,針對企業員工、廠區工人、建筑工地外來務工人員講解防范非法集資等知識,持續加強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的質效。
當前,金融管理體制改革正平穩有序推進。作為本次機構改革的“重頭戲”,縣域機構改革又迎來新進展。5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190個縣域派出機構掛牌。
縣域金融監管力量正進一步夯實。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在各地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幫助縣域監管支局人員盡快提升監管能力,走好機構改革“最后一公里”。
夯實縣域金融監管力量
中國人民銀行縣域派出機構掛牌,是金融管理部門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又一舉措。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縣(市)支行,相關職能上收至地市分行;對邊境或外貿結售匯業務量大的地區,采取地市分行派出機構方式履行相關職能。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省級分行—市級分行’三層架構確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縣域派出機構作為三層架構的延伸和補充,將在外匯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完善中國人民銀行在重點縣域的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縣域派出機構將實施好轄區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做好人民幣發行、流通管理、經理國庫、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跨境人民幣和外匯管理等各項工作。
在此前的4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縣域監管支局統一掛牌,“總局—省局—分局—支局”的“四級垂管”架構建立。除中國人民銀行縣域派出機構以外的中國人民銀行縣(市)支行人員,已轉隸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系統。
縣域機構改革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縣域派出機構,是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在縣域的主要監管力量,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
記者日前獲悉,各地推出了一系列舉措,以夯實縣域金融監管力量,走好機構改革“最后一公里”。比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擬定了縣域機構人員“監管大練兵”方案,圍繞縣域監管履職特點和工作實際,明確九個方面的實操培訓安排,幫助監管支局人員盡快轉變角色,提升業務能力。
圍繞普惠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等內容,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組織轄內監管支局開展專題調研,促進縣域派出機構干部全面掌握轄內金融業總體概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組織開展了縣域派出機構專題培訓,課程涵蓋政策解讀、監督執紀、普惠金融等方面。
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不減
當前,金融管理部門既要蹄疾步穩推進機構改革,又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還要精準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記者獲悉,今年以來,在穩步推進機構改革的同時,各地金融管理部門確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印發了《關于縣域派出機構籌備組建期間做好普惠金融有關工作的通知》,推動轄區縣域監管支局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其轄內的鄆城監管支局舉辦了棉紡織企業沙龍、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沙龍等活動,收集融資計劃7200萬元,已對接1340萬元。
聚焦民營經濟、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領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聯合構建了“政會銀保企”工作機制,建立需求臺賬和問題清單,促進金融資源精準對接;聯合設立80億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貼息貸款,予以年化1%的貼息補助。
為推動增強金融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深入縣域大中小企業、偏遠廠區和工地,針對企業員工、廠區工人、建筑工地外來務工人員講解防范非法集資等知識,持續加強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的質效。
助力縣域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將有利于進一步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發揮好金融監管“前哨”作用,助力縣域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記者近日獲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正深入實施“四新”工程,結合實際指導轄內分局制定重點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目標任務,推動省局與分局同題共答、同向發力,推動重點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靠前摸排中小機構實質風險隱患,“一行一策”細化方案,加大對違規股東的懲戒力度;前瞻應對資產質量下行壓力,摸排大戶風險情況,制定近100個授信大戶清單,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織密織牢風險防控網。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和監管效能的提高,可以為整個金融行業的穩健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董希淼建議,中國人民銀行縣域派出機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縣域監管支局應強化協同配合,加強對縣域金融市場的管理,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等領域,提高金融服務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