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資本市場可從四方面進一步發力
- 2023年03月18日 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周建華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繼續優化與落實發行上市、并購重組、退市等市場基礎制度,實現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二是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的提高,優化投資機構參與和退出機制,提升投資機構參與科技企業融資的積極性;三是完善債券市場對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機制。
3月16日,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更大力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注冊制改革以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業界人士認為,需要通過加速推動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科創企業上市,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功能,豐富融資工具以及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等方式,持續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注冊制下
企業IPO募資1.22萬億元
隨著注冊制改革推進,“硬科技”“三創四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服務創新戰略不斷提質增速。
3月17日,泓淋電力、雅達股份分別登陸創業板和北交所。至此,注冊制下上市公司達1113家,其中,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分別為509家、422家和182家,募資額分別為7686.66億元、4117.93億元和362.21億元,合計募資約1.22萬億元。
“近年來,資本市場通過新設北交所、做強新三板市場等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服務,專精特新也逐步成為A股市場的特色。”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以及高科技公司總量不少,特別是全面注冊制改革后,這類公司上市將更加便捷。
“我國資本市場基本可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周建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發揮了重要作用。譬如科創板設置多元化上市條件,帶動了一大批“硬科技”企業上市發展,支持了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科技行業的發展。
此外,資本市場積極打造“股債雙輪驅動”服務創新發展戰略,2022年5月份正式推出科技創新公司債。Wind數據顯示,去年,滬深交易所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1028億元。開年以來至3月17日,滬深交易所發行172.8億元科創債。
加強協同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對于資本市場如何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業界人士表示,可以從推動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和優勝劣汰功能、豐富科創企業融資產品和暢通創投機構“募投管退”全流程等四方面進一步發力。
楊成長認為,首先,做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包括做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引導創新私募股權基金與區域性股權市場之間的合作,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場內市場的銜接。其次,鼓勵各類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推進服務下沉,從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的需求出發,提供靈活、多元、豐富的綜合服務。再次,豐富融資產品,創新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工具。最后,加強交易所、地方政府以及行業協會等多方協同,創新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服務方式。
邵宇表示,全面注冊制不僅是量的擴張,也包括質的提升,要通過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優勝劣汰功能,支持科創企業和經濟轉型升級。
周建華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繼續優化與落實發行上市、并購重組、退市等市場基礎制度,實現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二是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的提高,優化投資機構參與和退出機制,提升投資機構參與科技企業融資的積極性;三是完善債券市場對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