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基協兩月開百張"罰單" 私募行業加速"扶優限劣"
- 2023年10月09日 來源:《經濟參考報》
提要:據記者統計,今年8月初至9月底,中基協網站公布針對私募機構的紀律處分決定書38張、針對相關個人的紀律處分決定書88張,合計超120張。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針對私募行業相關問題的處分力度較之前明顯加強。
近兩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網站披露了120余份針對私募機構及相關個人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力度相較之前明顯增強。從處分原因來看,產品備案問題成為“重災區”,包括未進行備案以及虛假填報備案信息等多方面。而同時,在“扶優限劣”的大背景下,私募行業清理步伐有所加快,年內完成注銷的私募機構已有2300余家,近八成為中基協注銷。
處分力度環比明顯增強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今年8月初至9月底,中基協網站公布針對私募機構的紀律處分決定書38張、針對相關個人的紀律處分決定書88張,合計超120張。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針對私募行業相關問題的處分力度較之前明顯加強。此前的6月至7月,中基協針對私募機構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僅有3張,針對相關個人的紀律處分決定書也僅有4張。
從機構類型來看,近期受罰的不乏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大中型私募機構。9月28日,中基協發布了對量化巨頭上海明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明汯投資”)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公告顯示,明汯投資員工卓靈晨、徐世駿通過自媒體公眾號發表貶低行業其他機構的不當言論,并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私募基金產品,對行業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明汯投資對此未能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未能及時監督管控公司員工的前述不當行為,亦未能及時督促員工規范整改,構成未履行謹慎勤勉義務的違規情形。
為此,明汯投資被中基協公開譴責,并暫停受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三個月。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本月初上海證監局對明汯投資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延續。此外,明汯投資法定代表人裘慧明、合規風控負責人侯亞楠被警告,市場部原董事總經理徐世駿和市場部原渠道經理卓靈晨被公開譴責。
今年9月,百億私募上海迎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迎水”)被中基協警告。中基協認定,上海迎水存在兩項違規行為,包括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募集完成后未向協會備案等。公告顯示,2017年3月,常州鳳凰新城棚改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簡稱“鳳凰新城”)成立,上海迎水任執行事務合伙人。根據合伙協議,上海迎水負責提出投資提案、組建管理團隊,實施項目投資及投后管理并按約定提取管理費。鳳凰新城最終投向常州市棚戶區改造項目。中基協認為,鳳凰新城存在對外募集行為并進行了對外投資,但鳳凰新城資金募集完成后未按規定向協會備案,違反了相關規定。同時,該機構還存在違反專業化經營要求的違規情況。
產品備案問題成“重災區”
從處分原因來看,產品備案問題成為“重災區”,部分機構存在旗下產品符合私募基金產品特征但未進行備案的情形,部分機構虛假填報私募產品備案信息。
此前的9月27日,中基協公示了多張針對私募機構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君信達私募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君信達”)、上海泉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泉汐”)、重慶金科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瑞合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瑞合泰”)、北京景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5家私募被處分,多家機構均涉及產品備案問題。
如在關于君信達的紀律處分決定書中,中基協稱,該機構存在管理部分未備案私募基金產品的情形。此外,該私募機構還未按約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上海泉汐同樣存在產品未備案的情況。據紀律處分決定書,上海川孚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上海川孚”)成立于2016年2月5日,上海泉汐擔任普通合伙人。2017年1月12日,上海川孚對外募集5000萬元資金,并對外進行投資。同時,根據《上海川孚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有限合伙協議補充協議》,上海泉汐作為上海川孚的普通合伙人,向有限合伙人收取2.5%/年的管理費,前述協議還約定了投資收益分配相關條款。上海川孚的前述行為與約定符合私募基金產品的典型特征,屬于應當向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范疇,但上海泉汐未為上海川孚辦理備案手續。
另一私募機構瑞合泰則存在虛假填報私募基金產品備案信息的行為。在瑞合泰的紀律處分決定書中,中基協表示,根據該機構在本次核查中提交的投資者列表,瑞合泰旗下產品“寧夏瑞合泰”共兩名投資者,分別為“閆某平”員工跟投實繳金額250萬元,管理人跟投實繳金額0元。這一信息與此前機構向協會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報送的產品投資者信息嚴重不符,違反了相關監管規定。瑞合泰也因此被撤銷了管理人登記。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監管規定也在進一步完善。9月28日,中基協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指引》及配套材料清單,對現行基金備案自律規則及零散在關注要點、案例中的備案口徑進行整合、優化。業內人士表示,相關指引及配套材料清單發布后,基金備案透明度獲得進一步提升,差異化監管要求也將得到進一步落實。
“扶優限劣”促進行業清理
今年以來,私募行業“扶優限劣”整體呈現升級態勢,伴隨著備案新規等多項行業規則落地,私募行業健康平穩發展的制度基礎獲得進一步夯實。與此同時,行業清理步伐也在加快。9月底,又一批私募機構迎來集中注銷。
根據中基協網站,9月27日、28日,分別有28家、174家私募機構完成注銷。與去年私募機構多主動注銷的情況不同,今年以來中基協注銷的私募機構較多。在28日注銷的174家私募機構中,機構主動注銷的僅有1家,另外173家均由中基協注銷。而截至目前,年內已有2344家私募機構完成注銷,其中包括1586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685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其他私募投資基金72家,還有1家機構未填報管理人類型。其中,由中基協注銷的私募機構共有1823家,占比約為78%。
“監管部門對于私募行業相關制度規則的完善、補充,為市場提供了很好的調整機會。自2012年以來,私募市場整體呈較快擴容態勢,但同時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等問題。收緊與提高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的門檻,有助于行業的‘汰弱留強’,保護投資者權益,進一步為私募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鋪路?!绷眍愘Y產數據洞察平臺睿勤(Preqin)大中華區數據團隊副總裁黎子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如是表示。黎子彬還認為,當前募資環境的放緩并未讓市場停滯不前。預計中國私募市場有望持續復蘇并維持其亞太區最大市場的地位,人民幣和美元基金將會雙管齊下,為市場注入新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