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加強 提振民營企業投資信心
- 2023年08月11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著力解決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損害市場公平交易、危害企業利益等政務失信行為。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著力解決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損害市場公平交易、危害企業利益等政務失信行為。
分析人士表示,政務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信用建設中具有表率作用,直接影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可增強民營企業投資信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充分用好失信懲戒措施工具箱
在現代誠信觀念中,政府誠信被稱為“第一誠信”。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治理拖欠賬款等行為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通知》提出,充分用好發展改革系統失信懲戒措施工具箱。對于存在失信記錄的相關主體,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規定限制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限制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請、限制各類融資項目推薦;對于存在政府失信記錄的地級以上城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取消發展改革系統的評優評先和試點示范資格、加大城市信用監測扣分權重、取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稱號或參評資格。
同時,督促地方建立失信懲戒制度。各級信用牽頭部門要參照建立政府失信懲戒機制,推動同級政府部門積極調動職能范圍內各類失信懲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政府資金支持、限制申請扶持政策、取消評優評先、限制參加政府采購等,實現失信必懲。
此外,《通知》指出,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各級信用牽頭部門要協調指導轄區內失信主體信用修復工作,經認定部門確認已糾正失信行為、完成履約的,要及時修復相關失信記錄,終止對其實施失信懲戒措施。
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近期,一系列旨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相繼推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要求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和懲戒制度,將機關、事業單位的違約毀約、拖欠賬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記者注意到,為加強政府誠信建設,江蘇、黑龍江、河南多地正積極部署實踐。
6月29日,江蘇省發布《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政府部門存在政務失信記錄的,要根據失信行為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損失情況和社會影響程度,對具體失信情況書面說明原因并限期整改,依規取消相關政府部門參加各類榮譽評選資格,對造成政務失信行為的主要負責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該政策的出臺,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好。”北京大岳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侯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企業有冤無處訴的狀況有望得到徹底改變,這有利于倒逼政府科學決策、誠信履約,也有助于推動民營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項目合作,調動民營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