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于依賴甜牛奶 李子園銷售下滑
- 2024年04月11日 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李子園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實現營收約14.12億元,同比微增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7億元,同比增長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2.19億元,同比增長16.65%。
“甜牛奶第一股”李子園賣不動了。4月9日晚間,李子園公布2023年財報,除含乳飲料外,其他主營業務均出現下滑,總體銷量同比下降3.14%。在產品線上,李子園過于依賴“甜牛奶”大單品,“第二增長曲線”還未出現。
李子園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實現營收約14.12億元,同比微增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7億元,同比增長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2.19億元,同比增長16.65%。
從營收來看,含乳飲料營收占比97%以上,另外三項產品乳味風味飲料、復合蛋白飲料及其他合計占比不足3%。自2021年突破14億元之后,李子園遇到增長瓶頸,連續三年徘徊在14億元左右,2022年還出現了2016年以來首次營收下滑。2021—2023年,李子園營收分別為14.7億元、14.04億元和14.12億元,去年與2021年相比仍有5800萬元的差距。
通過財報可以發現,去年李子園營收停滯不前的原因,或是銷售量同比下滑3.14%。至于為何在銷量下降的同時凈利潤增長,李子園在財報中表示,“由于銷量略有下降,生產量同比減少,運輸費用相應減少。復合蛋白飲料和其他飲料本期銷量同比減少,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運輸費同比減少。同時本年度公司河南基地生產線投產,自有產線產能提升,制造費用中折舊費用增加”。
但通過2023年半年報可以發現,李子園在營收微增的情況下凈利潤卻暴增30.55%。李子園的解釋為公司對部分產品提價和報告期內部分原材料價格同比下降,同時報告期內銷售費用同比下降所致。2022年,李子園宣布自7月1日起,上調部分李子園甜牛奶乳飲料及風味乳飲料系列產品出廠價,提價幅度為6%—9%。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兩年在產品動銷不暢的情況下,李子園的供應鏈體系受到考驗,除了大單品“甜牛奶”以外,其他產品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再加上李子園的可替代產品比較多,年輕人對非必需品的消費減弱,導致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下降。
李子園成立于1994年,產品包括含乳飲料、乳制品、植物蛋白飲料、復合蛋白飲料、果汁飲料、谷物類飲料六大系列,于2021年2月在上交所A股上市。
近年來除以甜牛奶為主的含乳飲料外,李子園著重發展其他飲料,包括配制型含乳飲料、發酵型含乳飲料、復合蛋白飲料、乳味風味飲料及其他產品,但依舊難以擺脫大單品依賴癥。財報顯示,2021—2023年,李子園含乳飲料的營收分別為14.27億元、13.59億元和13.81億元,明顯增長乏力。
對過于依賴“甜牛奶”大單品的問題,李子園管理層很早就意識到,在2018年曾一口氣推出過18款新品,包括乳酸菌飲料、VD鈣乳酸飲料、核桃花生等奶味飲料,想要培養“第二增長曲線”,但沒有激起什么風浪。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由于李子園生產的含乳飲料產品不是必需品,隨著近兩年消費降級,人們對于必需品的消費比較穩定,非必需品的消費呈現下滑趨勢,而李子園這類產品的可替代產品很多,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消費”。
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統計,2022年,含乳飲料市場預計規模在1361.7億元,2017—2021年CAGR達7.41%,中國含乳飲料市場歷經近十年的快速增長階段,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口味型飲料的需求增長,預計未來五年含乳飲料行業將保持5.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26年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612.3億元。
對于銷量下滑、過于依賴“甜牛奶”大單品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李子園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