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支出剛性不減 加力提效信號明確
- 2023年05月22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速高于總體財政支出增速,反映出財政政策在積極落實中央戰略部署,服務于新發展格局構建。
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釋放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加力提效的信號。財政部5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8%。這一增速高于去年全年6.1%的預算支出增速,也高于今年全年5.6%的預算支出增速。
專家認為,今年以來,中央財政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保持較高支出強度,持續提升財政政策效能。下階段,財政支出將繼續保持剛性,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投入,推動經濟回穩向好。
支出進度加快
財政支出繼續保持較高強度,體現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一面。財政部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418億元,同比增長6.8%,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截至4月末,財政支出進度已達31.4%,較去年同期加快1.1個百分點。
對于財政支出繼續保持高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分析,得益于留抵退稅的完成和經濟復蘇啟動,財政收入對財政支出的支持更為有力,財政赤字的使用進度較為均衡。他表示,1-4月財政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38.3%,為近五年來次高;財政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31.4%,也是五年來次高。
正如鐘正生所分析,財政收入為財政支出提供有力支持。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加速好轉,形成回穩向上態勢。財政部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171億元,同比增長11.9%。
業內人士認為,支撐今年財政收入回穩向上的主要原因在于增值稅的同比大幅多增。去年同期,財政部門通過大規模留抵退稅的方式為企業送去“真金白銀”,切實降低企業負擔,由此導致增值稅收入大減,影響整體財政收入。因此,低基數效應成為今年財政收入回穩向上的主要因素。
專項債發行前置
專項債發行前置,對財政支出的穩定也起到支撐作用。財政部數據顯示,1-4月,各地發行用于項目建設的地方政府債券18575億元,其中一般債券3303億元、專項債券15272億元。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表示,4月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862億元,同比增速為2.4%。扣除土地出讓收入安排的財政支出較上月大幅改善,表明專項債加快落地。
“1-4月,政府性基金保持了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鐘正生表示,提前批次地方債的發行對于廣義財政支出的穩定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宣布完成提前批新增債券的發行。
例如,5月19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四川省財政廳日前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今年第四批新增專項債券共315億元,完成財政部提前下達的1339億元新增專項債券發行任務。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隨著財政部將今年剩余地方債額度下達至各地,后續新增專項債發行有望邊際提速,在三季度基本發完。后續政策將側重支持專項債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升資金使用效益,以更好發揮穩增長功效。
向重點領域傾斜
從支出領域看,今年財政支出繼續向社保就業、教育、科技等重點領域傾斜。數據顯示,1-4月累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10.3%、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9%、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8.9%、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8.7%、教育支出同比增長6.9%。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速高于總體財政支出增速,反映出財政政策在積極落實中央戰略部署,服務于新發展格局構建。
“在當前背景下,財政政策助力穩增長仍需保持較高強度,在保障民生的同時,應重點加大對基建、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快現有政策、資金落地,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從今年財政政策的發力點看,高瑞東說,穩基建投資仍是重心,促消費力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