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當前位置:北方企業新聞網> 證券?股市>正文內容
  • 頭部券商座次“洗牌” 自營業務成“勝負手
  • 2024年04月02日 來源:上海證券報

提要: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歸母凈利潤增速,不少中小券商表現亮眼。22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不過,中小券商業績的高增長與其2022年同期基數較低不無關聯。以紅塔證券為例,雖然其去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710.57%,但公司2022年的凈利潤只有3852.51萬元。

截至3月31日,22家上市券商年報出爐(剔除3家控股券商公司,下同),其中營收、凈利實現同比增長的占比均接近六成,“增速分化”成為年報關鍵詞之一。

頭部券商座次“洗牌”

在這22家上市券商中,有13家的營收突破百億元大關。中信證券以600.68億元的營收穩居第一,同比下滑7.74%。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以365.78億元、361.41億元分列第二、第三。中國銀河、廣發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等營收均超200億元。

從排名上來看,除了中信證券,券商2023年營收前十的其他座次出現“洗牌”。其中,華泰證券去年營收超越國泰君安、中國銀河,由第四升至第二;廣發證券由第八上升至第五。

歸母凈利潤方面,凈利逾百億元的只有中信證券、華泰證券2家,比2022年減少一家。中信證券以197.21億元排在首位;華泰證券實現凈利潤127.51億元,超越國泰君安位居第二;中信建投從上一年的第八上升到第六;海通證券則掉出前十。

在增速方面,頭部券商凈利潤增速整體放緩,半數以上出現同比下滑。其中,海通證券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最大,去年凈利潤同比減少超80%,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凈利潤同比下滑均超過10%。僅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光大證券等頭部券商保持較高增速。

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歸母凈利潤增速,不少中小券商表現亮眼。22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不過,中小券商業績的高增長與其2022年同期基數較低不無關聯。以紅塔證券為例,雖然其去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710.57%,但公司2022年的凈利潤只有3852.51萬元。

自營業務仍為業績“勝負手”

觀察券商各個業務板塊,相較經紀、投行等業務整體呈現的下滑態勢,券商自營業務挑起大梁,成為券商2023年業績的重要增長點。22家上市券商2023年自營業務收入合計1040.16億元,較2022年的688.28億元增長51.12%。

券商自營的“頭部效應”顯著。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中金公司自營業務收入均超過百億元,分別為218.46億元、116.70億元和105.56億元;國泰君安、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的自營收入均超過50億元,位居第二梯隊,分別為91.25億元、89.74億元、76.58億元、68.42億元和67.30億元。上述8家券商的自營收入占22家券商自營總收入的80.18%。

在大型券商中,自營業務保持同比高增速的有華泰證券(93.65%)、申萬宏源(76.58%)、中信建投(50.96%)、廣發證券(181.99%)、光大證券(129.35%)。另外4家頭部券商也保持了不低的自營增速,分別是中信證券(23.87%)、國泰君安(29.88%)、中國銀河(36.99%)、招商證券(31.57%)。

自營業務收入是部分上市券商的業績“頂梁柱”,如中金公司、國聯證券、申萬宏源、中原證券和西南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40%。而對部分中小券商來說,自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更是成為其業績反彈的重要驅動力。其中,西南證券自營收入同比增長達1806.84%;紅塔證券、國海證券分別同比增長423.42%、218.61%;國元證券和中泰證券則同比由負轉正。

ETF業務成財富管理重要抓手

2023年,受市場下行及新發基金規模下滑影響,券商經紀業務普遍承壓。目前有可比數據的22家券商經紀業務同比增速無一為正。不過,一些券商在客戶數量、產品保有量、代銷金融產品收入等重要指標上實現了逆勢增長,表明券商對于財富管理業務的探索進一步深入。

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一直被視為衡量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成效的“試金石”。從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來看,2023年,前五座次“洗牌”:中信證券以16.94億元的收入,依舊穩居榜首;第二至第五位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國泰君安,分別實現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12.55億元、8.16億元、7.90億元和6.46億元。而2022年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

從同比增速來看,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在內的多家頭部券商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實現增長。華安證券以超過100%的增幅,在已披露數據的券商中名列榜首。

此外,多家券商金融產品保有規模也實現連續增長。中金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財富管理業務的產品保有規模約為3500億元,規模連續4年正增長。中國銀河證券表示,2023年公司代銷金融產品保有規模連續4年增長,2023年月均值達2036.26億元,較2022年增長6.15%。國泰君安表示,2023年公司金融產品月均保有量2423億元,同比增長13.3%。

據悉,ETF業務成為券商財富管理實現“新增量”的重要抓手。近年來,ETF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券商憑借ETF代銷渠道的獨特優勢,實現了基金保有量的正向增長。

券商年報透露出其財富管理業務下一步的打法與思路,加強買方投顧能力建設成為其發力重點。中金公司稱,2024年公司在保持買方投顧戰略定力的同時,將買方投顧理念向單品延伸,做好資產配置。同時,加強對投顧的精細化賦能,實現投顧團隊規模的穩步增長及產能提升。

國際化業務布局成效顯現

盡管證券行業2023年受到市場行情波動、外部環境不確定等因素影響,但各家券商發展腳步并未放緩,在業務方面仍然呈現不少新亮點,比如國際業務快速發展。

年報顯示,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6.02億美元、凈利潤2.46億美元;華泰證券2023年實現國際業務收入79.26億元,同比增加19.49%;國泰君安國際業務實現營收21.63億元,同比增長54.96%,公司跨境衍生品新增名義本金4469.80億元,同比增長87.6%。

在境外投行業務方面,中國銀河證券去年實現逆勢增長,完成15單港股IPO項目,承銷債券133筆。2023年,中國銀河證券國際業務營業收入達20.06億元,同比增長11.28%,占總營業收入的5.96%,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

頭部券商去年在國際化布局上持續深耕,一個新趨勢是將東南亞地區作為國際業務的發展重點。2023年,中國銀河證券實現對東南亞子公司銀河-聯昌100%持股,進一步鞏固在東南亞核心市場的領先地位。華泰證券也將國際業務進一步延伸至東南亞市場,在新加坡市場加快布局投資銀行、股票銷售交易、固定收益和財富管理等業務。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新聞排行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jiucao在线观看精品| 777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xxx电影|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91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精品国产乱码欠欠欠欠精品|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视频a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