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性是資管機構立身之本
- 2024年07月19日 來源:金融時報
提要:按照新的監管規則,三類資管機構統一監管并進一步對齊監管標準,有利于資管行業整體發展。對于資管機構而言,未來的競爭不再是依靠監管套利,而是憑借機構自身的投研能力、服務能力等進行差異化競爭。
伴隨著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中國的資管業務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形成了信托公司、理財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多角色同臺競爭的“大資管”格局。這些機構雖然都從事資產管理業務,但從各自的歷史淵源、資源稟賦以及監管方式來看,均存在較大差異。
去年,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新“三定”方案,信托公司、理財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劃歸資管機構監管司監管。在原銀保監會的內設機構中,這些職能分散在信托監管部、創新業務監管部、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等部門。按照新的監管規則,三類資管機構統一監管并進一步對齊監管標準,有利于資管行業整體發展。對于資管機構而言,未來的競爭不再是依靠監管套利,而是憑借機構自身的投研能力、服務能力等進行差異化競爭。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機構監管司曾發文表示,專業性是資產管理機構的立身之本,主要體現在投研能力、產品篩選能力、資產定價能力、資產處置能力等。無論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還是助力居民財富積累,資管機構都應以專業能力取勝,而不是依靠制度紅利或牌照優勢賺“快錢”。
信托公司因信義義務要求和獨特的信托法律關系,可主動發揮好信托投融資機制靈活的特點,做好長期資金匯集,優化資源配置;還可以運用信托財產獨立和財富傳承等功能,大力發展資產服務信托,尤其是家族信托、家庭服務信托,有效滿足人民群眾財富管理需求。
保險資金可利用其長期特征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長期金融活水。上述文中還提到,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穩健投資特點,為實體企業發展提供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助力實體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保險資金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豐富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截至目前,保險資金累計為實體經濟提供中長期資金超過20萬億元,近10年間增長了約4.5倍。
理財公司的專業性應體現在自身的投研能力和品牌公信力上,提供更豐富的金融理財產品,合法合規展業。
總體而言,與銀行信貸不同,信托、理財和保險資管主要從事表外業務,“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或者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其本身并不直接承擔底層資產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三類機構可借助不同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在有效拓寬居民財富增長渠道的同時,也為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未來,相信各類資管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