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產業標準化工作加速推進 為顛覆性技術帶來突破機遇
- 2024年07月04日 來源:上海證券報
提要:“對新產業來說,標準化既能大幅降低前期試錯成本和重復性資源投入,還能強化產業上下游合作、建立生態協同,給上下游企業開創新機遇。”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垠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兩項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進入7月,新產業標準化工作加快推進。
“對新產業來說,標準化既能大幅降低前期試錯成本和重復性資源投入,還能強化產業上下游合作、建立生態協同,給上下游企業開創新機遇。”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垠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產業有望獲得高增長機遇
根據《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新產業是指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最近取得了較大進展。
在未來產業方面,7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腦機接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和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7月2日,四部門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下稱《指南》)。
在新興產業方面,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近日公示兩項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分別是《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傳感系統安全基本要求》《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安全處理基本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還發布了《2024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要求加大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研制力度。
以上產業有望因為標準化而獲得高增長機遇。“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會影響行業內的數據流通。”一位參與過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相關標準編寫的專家表示,相關標準的發布有利于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采集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有利于行業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推動形成產業數據生態。
近年來,我國始終把標準化作為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以5G為例,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在全球占比超42%。
力爭更健全、更先進、更國際化
“目前,新產業標準化仍然存在體系不夠健全、先進性不足、國際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國家標準委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注意到,為適應新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在標準化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加強。
針對體系不夠健全的問題,《指南》提出了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分別是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7個部分。
針對先進性不足的問題,腦機接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提出,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制,圍繞腦電采集、信號獲取及處理、信號輸出/執行、反饋等環節開展腦信息讀取與寫入等輸入輸出接口標準研究等。
針對國際化水平不高的問題,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提出,加快國際標準布局,加強與主要國際標準化組織在人工智能標準化方面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國際標準向國內轉化,促進國際國內標準的協同。
吳垠認為,我國要實現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標準的行業指導作用,系統提升標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引領新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