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債基凈值屢創新高 機構看好2024債市表現
- 2024年01月16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業內人士認為,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債市整體難有大漲大跌的基礎。貨幣政策方面,外圍制約因素有望緩解,人民幣匯率逐漸企穩,后續有降準、降息空間,債券資產的投資價值仍在。
2024年開年,債市迎來一波上漲行情。Choice數據顯示,目前超750只債基(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最新凈值創新高。此外,近期披露的基金2023年四季報顯示,多只債基受到市場青睞,規模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債市整體難有大漲大跌的基礎。貨幣政策方面,外圍制約因素有望緩解,人民幣匯率逐漸企穩,后續有降準、降息空間,債券資產的投資價值仍在。
多只產品凈值創新高
2024年以來,債市行情持續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萬得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漲至1783.16點,創歷史新高。萬得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也持續走強,從1月2日的2395.15點漲至12日的2397.90點。
多只債基產品凈值顯著提升。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近30只債基(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年內回報率突破0.5%,如匯添富增強收益債券A、中銀中高等級債券A、德邦景頤債券A等;超過750只債券型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最新單位凈值創新高,其中不乏長信30天滾動持有短債債券、國聯睿享86個月定開債券等多只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債基產品。
不過,并非所有債券型基金都獲得了較好收益。2024年以來,多只可轉債型基金凈值出現波動,截至1月12日,部分可轉債型基金凈值年內跌幅超2%。
規模增幅最高600%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陸續公布了旗下債基產品2023年四季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只債基規模在2023年四季度實現顯著擴張。
1月12日,中歐基金公布旗下中歐純債債券(LOF)、中歐中短債債券發起、中歐頤利債券三只債券型基金2023年四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三只產品最新合并規模分別為10.07億元、20.86億元、2.39億元,而2023年三季度末,上述三只產品合并規模分別為5.15億元、7.00億元、0.61億元。也就是說,它們在四季度的規模增幅分別為95%、198%、291%。
1月9日,德邦基金公布旗下德邦景頤債券、德邦如意貨幣等產品2023年四季報。以德邦景頤債券為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最新合并規模2.52億元,與2023年三季度末的0.36億元相比,增加2.16億元,增幅為600%。
值得一提的是,德邦基金還在2023年四季度運用固有資金申購272.67萬份德邦景頤債券A,截至四季度末共持有德邦景頤債券A901.50萬份。
回顧2023年四季度的債券市場,中歐中短債債券發起基金經理王慧杰表示,2023年四季度主要圍繞三條主線:一是對基本面情況和政策預期不斷修正,二是貨幣政策階段性取向和狹義流動性變化,三是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節奏。
債市具有良好政策環境
中信保誠基金表示,利率債方面,考慮到資產價格預期的實際利率仍然偏高,而貸款端又無法大幅降息,曲線斜率持續扁平。由于短端存在回歸空間,一季度經濟或面臨壓力,長端利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間。
國泰基金認為,在強降息預期與風險偏好驅動下,債市開年表現較好。展望后市,在降息落地之前,仍然有較大博弈機會。但降息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徘徊在2.5%附近。基本面數據偏少,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影響普遍較為有限。信貸“開門紅”值得持續關注,票據利率快速上行,表明銀行信貸投放較快,但總量平滑之下難以實現多增。此外,美國近期勞動力市場數據較強,帶動降息預期走弱,資本市場風險偏好整體回落,對債市有一定提振作用。
萬家穩航90天持有期擬任基金經理陳奕雯表示,當前基本面仍然偏弱,長端資產定價并未超漲;中短端與資金面情況關聯度較高,考慮到開年銀行體系負債接續壓力邊際降低、資產投放壓力在政策指導下同比料有所減弱,流動性收緊的可能性不大。雖然市場對于是否降息的博弈會有反復,但實際加權資金價格維持平穩的可能性較大,中短端資產的定價仍有支撐。
光大保德信基金認為,結合已公布的2023年12月CPI及金融數據來看,機構或積極定價降息預期。無論降息與否,債市均具有良好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