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中部向“新”崛起 資本市場精準賦能
- 2024年05月31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湖南證監局副局長戚力5月23日在并購重組助力湖南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研討會上表示,湖南證監局將積極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硬科技”“三創四新”和“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多措并舉活躍重組市場,支持優質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注入、并購重組進行資源配置與產業整合,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近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賦能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成效持續顯現。Wind數據顯示,目前,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有712家A股上市公司,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13%;其中200家上市公司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比達28%。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專家認為,資本市場在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做優做強,促進創新資本形成、蓄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借力私募股權投資、IPO、并購重組等綜合性資本服務,中部地區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迎來新機遇。
護航科技型企業騰飛
促進優質企業、科技型企業融資,是助力中部地區釋放發展潛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護航科技型企業騰飛的力度持續加大,成效逐步顯現。
目前,中部六省上市公司已發展成為資本市場上的重要力量。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30日,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山西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達176家、150家、146家、111家、88家、41家;其中,安徽、湖北、湖南、河南上市公司總市值均突破萬億元。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中國人民大學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中部地區上市公司中近三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集群效應得到進一步強化。
在撬動優質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過程中,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角色定位更加突出。近期,安徽省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泓毅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新三板掛牌,成為安徽首家通過“綠色通道”成功掛牌的企業。安徽證監局表示,將繼續指導安徽省股交中心充分利用試點開通審核“快車道”,深化與北交所、全國股轉合作對接,開展“苗圃培育”行動,助力更多皖企登陸新三板、北交所。
與此同時,科創債等債券創新品種服務中部地區科技創新的質效也在持續提升。今年4月,河南中豫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項目獲上交所通過。債券擬發行金額為14億元。
此前,中豫產投集團在銀行間市場完成“首秀”,順利發行了首期6億元科創票據。
優化私募基金發展環境
無論是突破“卡脖子”技術,還是培育未來產業新動能,私募股權基金都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資金來源。當前,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中部地區正優化私募基金發展環境,蓄力打造創投高地,探索建立創投生態圈。
湖北省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長江產業集團董事長黎苑楚5月26日在湖北首屆“長江創投日”活動上向全省創投同行發出倡議,在新一輪市場化改革中爭當“有為政府”的有效市場抓手,爭做新質生產力的推動者、產業升級的引領者、資本價值的創造者,做“一流”創投生態的締造者,在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貢獻新時代創投力量。
湖北省5月11日發布的《關于推動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建立省市縣聯動機制,按照市場化原則相互參股基金,省政府投資基金對區域分母基金的認繳出資比例上限提高為25%,省內財政及國資出資比例上限提高到90%,減輕市縣政府出資壓力,降低社會資本募資難度。
進一步促進暢通私募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環,“S基金”在促進基金份額流通、加快基金投資回收,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服務科創企業的“接力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近期,多地紛紛設立首支S基金。其中,安徽首支“S基金”——合肥市共創接力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4月16日完成注冊設立,規模28億元,由興泰資本牽頭組建并擔任基金管理人。
“這支‘S基金’的設立對于進一步暢通基金退出路徑,完善省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投管退’全鏈條綜合服務體系,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市場人士表示。
據悉,證監會已批復同意安徽省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安徽成為繼北京、上海、浙江(含寧波)、廣東、江蘇后第六個獲得試點資格的地區。
更多政策舉措值得期待
市場預期,圍繞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有關部門將推出更多務實舉措,助力中部地區向“新”崛起。
并購重組是持續優化上市公司質量,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多地表示,將持續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推動并購重組市場健康發展,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優質的并購資源和服務。
湖南證監局副局長戚力5月23日在并購重組助力湖南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研討會上表示,湖南證監局將積極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硬科技”“三創四新”和“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多措并舉活躍重組市場,支持優質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注入、并購重組進行資源配置與產業整合,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著力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滿足科技型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多地表示,將更好落實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支持機制。
山西證監局近期召開2024年轄區公司條線監管工作會議表示,支持優質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登陸科創板、創業板及北交所,發行科創債、綠色債,滿足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支持“兩創”公司并購重組,增強上市公司“硬科技”“三創四新”屬性。
專家認為,未來,可在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與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聯動方面進一步發力,暢通中部地區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通道。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認為,可強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進一步拓寬中部六省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滿足其發展需求。同時,鼓勵大型金融機構與地方金融機構加強金融服務創新,提供更多適合當地企業的金融產品,并加強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多元化融資體系建設,以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