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短視頻平臺接連入局 網絡微短劇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 2023年04月02日 來源:澎湃新聞
提要:于軻表示,未來,快手微短劇也會去嘗試探索內容付費等新的商業模式。相較于傳統的基于內容采買的變現模式,微短劇的商業化變現模式更加多元化。從平臺的角度來看,微短劇可以通過付費觀看、商業廣告、直播帶貨等延伸方式逐步實現賬號流量變現。這也是短視頻平臺區別于長視頻平臺的一大優勢。
“抖快優愛騰”等長短視頻平臺接連入局,網絡微短劇會是影視行業下一個風口么?
3月31日,在第十屆網絡視聽大會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表示,近兩年,網絡微短劇興起,成為一種新的網絡視聽文藝形態,體量輕、節奏快、時長短,日益受到觀眾喜愛。
去年6月,包括網絡微短劇在內的“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正式發放。納入網絡視聽內容統一監管。去年1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將網絡微短劇定義為“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網絡微短劇”。數據顯示,2021年重點網絡微短劇上線數僅58部,到了2022年則達到172部。2022年上半年,取得備案號的微短劇達到2859部,總集數69234集,同比增長618%。
馮勝勇表示,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堅持與全行業一道,一方面對新業態及時加強規范管理,引導各大視聽平臺優化完善網絡微短劇精品扶持計劃,另一方面,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堅決整治,比如以“小程序”等技術手段逃避監管,傳播違規網絡微短劇等情況,實施專項治理,有力遏制了微短劇野蠻生長的態勢,有效凈化了網絡微短劇行業生態。
據了解,微短劇最早誕生于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近年來供給側呈現井噴式增長趨勢,越來越多視頻平臺和影視企業開始布局短劇賽道。短視頻平臺快手和抖音分別推出“星芒短劇計劃”以及“劇有引力計劃”。長視頻平臺也紛紛設立短劇劇場,包括芒果TV的“大芒短劇”、騰訊視頻的“十分劇場”、優酷的“優酷小劇場”、騰訊視頻的“十分劇場”、B站的“B站小劇場”等。同時,檸萌影視、開心麻花、華策影視等多家傳統影企也開始嘗試參與短劇項目。
作為最早入局短視頻賽道的平臺,快手自2019年起通過“快手小劇場”等一系列舉措開啟微短劇業務。截至2022年7月,快手短劇的日活用戶達2.6億,超過50%的短劇日活用戶日均觀看10集以上短劇。
“時至今日,微短劇已經成為影視行業新的增量機遇,我們甚至看到微短劇有機會撬動影視行業一些深層次的變革。”快手副總裁、快手娛樂業務負責人陳弋弋表示,“不管是把微短劇當作短視頻內容的劇情化發展,還是把它看成網絡劇在敘事節奏上更加適應大眾口味的形態,毋庸置疑的是,微短劇供給的井噴式增長,都反映了影視內容消費的新趨勢。”
騰訊視頻微短劇工作室負責人曹睿在發言中提到:“在內容精品化已成為行業共識的當下,微短劇不僅要潛心打磨優質內容,更要持續突破創新,積極鏈接新的產業要素,打破內容與形式的邊界,為用戶帶來更為極致的體驗,成為影視工業化加速發展的新引擎。”
奧美北京總裁陳蓉則表示,品牌方的加入讓微短劇生態形成了商業閉環,從商業化形式來看,在品牌植入的基礎上,如今定制短劇日益增多。
據《2020—2022年微短劇發展觀察報告》分析,短視頻平臺微短劇在達人經濟土壤下生長,天然具備商業化屬性,平均單集2分鐘左右體量,在品牌內容合作層面機動性更強。截至目前,微短劇已實現內容植入、品牌定制、達人賬號增粉以帶動短視頻商單單價、劇場渠道品牌合作、達人直播帶貨等多種商業化模式,形成達人、內容、用戶、商業全鏈路閉環。
據了解,目前快手短劇業務的營收同樣以廣告收入為主。快手娛樂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于軻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無法透露具體收入,但可以透露的是,短劇業務的招商收入在整個快手的招商收入中貢獻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快手是微短劇行業第一個做商業化的,2022年快手短劇商業化合作客戶數量、劇目數量較上年基本實現翻番。”
于軻表示,未來,快手微短劇也會去嘗試探索內容付費等新的商業模式。相較于傳統的基于內容采買的變現模式,微短劇的商業化變現模式更加多元化。從平臺的角度來看,微短劇可以通過付費觀看、商業廣告、直播帶貨等延伸方式逐步實現賬號流量變現。這也是短視頻平臺區別于長視頻平臺的一大優勢。
談及ChatGPT對內容創作行業的影響時,于軻表示快手目前也在和百度的文心一言接觸,“我認為ChatGPT或者文心一言能解決的仍是可代償性的工作。比如短劇內容行業的創作流程中,它可能幫忙解決的是分鏡腳本、場地預算、一些基本的內容創意。對于內容行業來講是一個普通性的提效,大概是能夠把65%-70%提到大概75%-80%左右,但是它解決不了的是一個80%的作品如何變成100%和120%,這個還是屬于內容創作不可替代的部分,它更偏向于創意,偏向于對人性的洞知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