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老干媽糾紛仍撲朔迷離 雙方都有內控缺陷
- 2020年07月02日 來源:第一財經
提要:騰訊老干媽事件很多細節仍然撲朔迷離,但有一點必須強調,就是不要動輒就把別人查封了。這次查封老干媽的1624萬元,對老干媽不會傷及筋骨,但如果是一家小企業,就可能致命。
一個做辣醬的企業和一個互聯網領軍企業之一發生了沖突,這本身就很吸引眼球。但更吸引眼球的是,根據警方的初步偵查,這家高科技互聯網企業竟然被三個騙子給騙了。
這場官司的原告方是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稱“騰訊”),被告方是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銷售有限公司、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老干媽”)。案件的起因是,騰訊方面訴稱,老干媽在騰訊投放了千萬元的廣告,但其無視合同長期拖欠未支付,騰訊多次催辦無果,只能被迫依法起訴,申請資產保全,凍結對方企業賬戶。
7月1日,貴陽市公安局雙龍分局發布了警方通報:接到老干媽報案稱,有不法人員冒充該公司名義與騰訊簽訂合作協議,導致被騰訊起訴。經我局初步查明,系犯罪嫌疑人曹某(男,36歲)、劉某利(女,40歲)、鄭某君(女,37歲)偽造老干媽印章,冒充該公司市場經營部經理,與騰訊簽訂合作協議。其目的是為了獲取騰訊在推廣活動中配套贈送的網絡游戲禮包碼,之后通過互聯網倒賣非法獲取經濟利益。目前,曹某等3人因涉嫌犯罪已被我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的初步偵查結果現在還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還是有許多令人思考的地方。
其一,如果貴陽警方的初步偵查結果最終得到證實,那說明騰訊內部管理存在很大漏洞。三個人拿著偽造的公章冒充老干媽市場經營部經理,騰訊方面未加審慎審查,就把合同簽了,并且數額達1624萬元。難道1624萬元對騰訊來說是“小錢”,不需要相關審核程序?可能恰恰因為這不是一筆“小錢”,所以騰訊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而忽略了審核程序。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老干媽身上。“騰訊多次催辦無果”,難道未引起老干媽高層的注意?看來,號稱“不上市、不融資、不做廣告”的老干媽如果只專注于做辣醬也是不行的。
其二,騰訊到底為老干媽做了哪些推廣。這一點,騰訊公司未加說明,老干媽方面也未加說明。6月30日,騰訊回應稱,此事起因是老干媽在騰訊投放了千萬元的廣告,但其無視合同長期拖欠未支付。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長期”。騰訊“長期”在做老干媽的推廣,按照一般常理,騰訊是應該和老干媽溝通的;同樣按照常理,老干媽也會知道自己是被推廣的。但此事直到訴諸于法律訴訟層面才得以暴露。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還需要細究。
其三,居于優勢地位的企業應該慎用“查封權”。從訴訟程序角度看,騰訊方面并無問題,這一點,《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很清楚,法院的查封裁定也無問題。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只要提供了相應擔保,法院就可以做出查封的裁定。作為法院來說,此時并沒有審查合同是否真實等此類義務,這是以后庭審和判決中要解決的問題。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企業財大氣粗,動不動一上來就先把人家財產凍結了,然后再打官司,對方拖不起的就會求和解。
雖然騰訊和法院總體上說并無程序問題,但還是有令人不解的地方。法院方面在今年4月24日就做出了查封的裁定,但老干媽說,直到6月10日才收到法院方面的相關文書。這兩個月里雙方做了些什么,也是需要繼續探究的。
騰訊老干媽事件很多細節仍然撲朔迷離,但有一點必須強調,就是不要動輒就把別人查封了。這次查封老干媽的1624萬元,對老干媽不會傷及筋骨,但如果是一家小企業,就可能致命。大企業賠得起,或者說是陪得起,但中小企業不行。市場經濟講究規則,也講究“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