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告”降準加碼促消費 國常會釋放重磅信號
- 2022年04月14日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劉四紅 王維祎
提要:有業內人士指出,平臺想要進攻下沉市場,雖然性價比是“硬通貨”,但是仍需針對五環外市場做好深度的產品開發。例如,在電商發展前期,孵化自有品牌等,實現了獨立的產品線,并形成市場特供、滿足小眾用戶需求。
“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了降準的重磅信號,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按照以往慣例,國常會的“預告”也就意味著降準極有可能很快落地。此外,為穩定經濟發展,國常會也提及了關于促進消費、加大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等政策支持力度的內容。
降準:適時運用 合理讓利
在金融領域,國常會提到,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3月以來,我國經濟面臨內外環境復雜程度超預期,部分行業企業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內需復蘇基礎不夠穩固;托底政策更積極有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按照以往慣例,國常會提及降準,預示近期央行會有降準等政策工具出臺。
在周茂華看來,央行降準為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長期限穩定負債,提升銀行金融機構信貸擴張能力。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讓利實體經濟,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企業等提供長期限信貸支持。
對于降準信號,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同樣指出,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和總需求不足情況下,采取適時降準的措施,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改善和擴大總需求,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創造了積極條件。同時,降準還可以優化銀行體系資金的期限結構,釋放長期流動性、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有助于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另對降準時間,4月13日,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必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配合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最好的時間窗口在4月中旬。
降準預期下,4月是否降息也引發業內關注。“從近兩個月金融數據信貸情況及目前面臨的復雜環境看,不排除央行擇機出臺降息可能。”在周茂華看來,除了降準降息外,也不乏出臺其他配套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受控企業,小微、三農企業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支持,穩定市場信心,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連平則進一步指出,在今年穩增長政策明顯要求加大力度的情況下,降準降息都有可能。不過,在美聯儲快速大力度加息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利率的操作會相對謹慎,再加之當前的利率水平基本能夠匹配經濟增速,所以今年中期借貸便利(MLF)、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此類政策性利率進一步調降的空間較小。
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服務
消費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此次國常會指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協同發力、遠近兼顧,努力穩定當前消費,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例如在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恢復發展方面,抓緊把已出臺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紓困政策落實到位,鼓勵地方加大幫扶力度,穩住更多消費服務市場主體。
同時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事實上,伴隨線上支付、品牌體驗等模式落地,渠道融合越發緊密,實體商業在接觸數字經濟,互聯網也開始將業務延伸到線下。
例如京東增持達達集團、推出小時達等業務,加速賦能零售行業數字化。傳統的快消品品牌商、零售商、經銷商等也正經受一場數字化的升級,如伽藍集團率先嘗試,成為美妝行業首個用數字化實現全渠道“一盤貨”的企業。而上海家化、皇家寵物等品牌商,沃爾瑪、物美等零售商,也均在數智化方向積極變革。
《2022中國快消品產業年度報告》中提到,在渠道多元化、碎片化的新消費時代,品牌們紛紛考慮全渠道多觸點的布局策略,將線上線下高度融合。在不同業態中,快消品企業需要差異化深耕,不斷為消費者打造新奇體驗。
廣東財經大學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副院長王方方指出,未來理想中的數字化轉型,將是企業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充分融合,充分達到較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也就是能夠推進企業在生產層面的智能化,在設計層面的個性化,在服務層面的精準化,在管理層面的數字化。
此外,國常會也提到,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補服務供給短板。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充電樁建設。
縣鄉消費潛力也是促消費大潮中需要挖掘的關鍵一環。會議提到,引導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等向農村延伸,推動品牌品質消費進農村。同時,加強保障。深化改革,破除制約消費的障礙。推進消費平臺健康持續發展等。
實際上,下沉市場已經成為電商企業入局的重點。2021年,京東近70%的新增用戶來源于下沉市場,而在2020年,這個數據一度達到80%。淘寶特價版也拿出真金白銀投入,上年第四季度的營銷投入達140億元。同時,抖音和快手也在過去一年快速入局電商,搶奪市場。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平臺想要進攻下沉市場,雖然性價比是“硬通貨”,但是仍需針對五環外市場做好深度的產品開發。例如,在電商發展前期,孵化自有品牌等,實現了獨立的產品線,并形成市場特供、滿足小眾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