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新一輪改革東風乘勢而上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 2023年12月28日 來源:中國網
提要:12月25日至26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強調,要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著力提高中央企業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而作為國資央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2020年以來,央國企控股上市公司以改革為動力,內強質地、外塑形象。
12月25日至26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強調,要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著力提高中央企業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而作為國資央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2020年以來,央國企控股上市公司以改革為動力,內強質地、外塑形象。
央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取得的成績,亦離不開交易所的全方位支持。截至2023年12月15日,滬市共有央國企770家,總市值合計超35萬億元。近三年來,滬市央國企總利潤規模由2019年末的2.75萬億元增長至3.48萬億元;研發支出中位數從0.82億元穩步提升至1.25億元;披露重大資產重組118單,交易總金額超5900億元。
近年來,上交所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支持央國企穩步提升經營規模及質效,持續加大研發創新力度,積極發揮股權激勵、并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的作用,并持續回報投資者,央國企上市公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圍繞國企改革與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對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關負責人進行了采訪。
改革之火點燃創新引擎
“可以說南北車重組整合成立中國中車,改變了世界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格局。”作為“南北車”重組的親歷者、見證者、實踐者和參與者,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才表示,本次重組給整個行業格局帶來變化,使中國的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地位在世界上顯著提升,中國中車也一舉成為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世界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
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開啟,中國中車改革也有了新的方向。“我們要在新一輪改革中明確做強、做優和做大的關系,做強做優是做大的基礎,因此我們首先要聚焦把產業做強,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孫永才表示。
據介紹,中國中車新一輪改革體現在科技創新的品質和機制上,做到“五個顯著”:一是科技創新體系要顯著完善;二是科技創新能力要顯著提高;三是科技成果轉化顯著加快;四是科技創新產業培育顯著加快;五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顯著加快。突出具有數智化、綠色化、高端化、國際化、協同化、品牌化等“六化”特征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升級迭代傳統產業、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據透露,中國中車將在明年向市場陸續投放軌道交通裝備的升級迭代產品。
中國聯通的誕生也是改革的產物。1994年,中國聯通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郵電行業迎來第一輪改革,是我國電信行業深化改革、打破壟斷的重大舉措。中國聯通相關部門負責人員表示,近年來,公司持續布局和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網絡安全、算力網絡、大數據應用等重要領域取得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的創新成果。
而面對船舶工業“更大、更貴、更高端、更綠色”的發展趨勢,中國船舶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和數智化轉型、鞏固主業發展優勢,在大型集裝箱船、LNG船、汽車滾裝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帶動產業向更高階段、更先進技術的方向發展。中國船舶相關負責人稱:“我們連續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多個‘全國首個’‘國內首次’‘全球首型’等跨越式發展,走出了一條銳意進取的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新型工業化的‘船舶路徑’。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新接訂單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近80%,綠色船舶占比近50%。”
市場化機制加速健全
“改革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車的治理體系得到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提高,機制更加靈活,創新潛力增強,在專業化、規模化上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更多了。”孫永才表示。據介紹,中國中車確定了“優、平、簡、去、活”的頂層設計思路,梯次部署并推進國企改革,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
中國聯通在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經營機制愈發靈活高效。據中國聯通相關部門負責人員介紹,員工激勵機制改革方面,公司已成功實施2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提高公司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公司在全國已建立各類基層責任單元3.1萬個,21萬員工進入基層責任單元,基于“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末梢生產組織體系已在全國31個省份全面落地建立,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全面敏捷協同的基層組織運營體系已初步形成。
據統計,2020年至2022年,滬市央國企共推出股權激勵方案133單,較此前三年(2017年至2019年)的84單,數量明顯增加。同時,激勵強度也由0.99%的總股本比重中位值增至1.44%。而2023年以來,滬市央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17單,激勵股數占總股本比重中位值為1.83%。
資本市場工具助力央企改革提質
2020年,中國船舶完成當年資本市場上的最大規模資本運作。通過一系列交易,中國船舶成功引入18家國資投資機構、共計168.9億元債轉股資金,募集38.668億元的配套融資,在實現直接融資規模207.56億元的同時,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等核心軍民船業務整合進入上市公司,交易總規模超過412億元。
這一項目也被公司內部稱為“深藍項目”。中國船舶總經理施衛東表示,“深藍項目”得以成功開展,為當時仍處在周期性低迷的船舶工業企業有效降低了杠桿水平和財務風險,切實改善了資產負債結構,減輕了企業債務負擔,進一步促進了公司高質量發展。
“目前,參與‘深藍項目’的投資者均獲得了不錯的投資收益,這是對中國船舶加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力度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其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合規的方式和手段,多措并舉、做深做細,持續做好戰略投資者投后維護以及各項市場投資者關系工作的嘉勉。”施衛東說。
“作為境內外上市公司,公司非常注重股東回報。”華能國際總經理黃歷新表示,自1998年至2020年,公司已累計向股東分紅約627億元,為股東創造了持續、穩定、增長的回報。
據介紹,自2012年起,華能國際進一步明確分紅政策,在公司章程中規定了不低于50%的高比例現金分紅政策。“公司今后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大力推動轉型發展,不斷提高盈利能力,繼續堅持積極、平衡、穩定的派息政策,努力實現股東回報的不斷提升,持續鞏固華能在資本市場的優良形象。”黃歷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