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麗家居潛在“黑天鵝”陰影難去 財務數據多項存疑
- 2019年01月05日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提要:愛麗家居是一家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在經營中不僅存在大客戶依賴的風險,且中美貿易爭端的激烈對企業經營也帶來明顯負面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公司披露的營收、存貨、采購方面的財務數據還存在著明顯疑點。
愛麗家居是一家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在經營中不僅存在大客戶依賴的風險,且中美貿易爭端的激烈對企業經營也帶來明顯負面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公司披露的營收、存貨、采購方面的財務數據還存在著明顯疑點。
張家港愛麗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愛麗家居”)是一家主營業務為PVC塑料地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懸浮地板、鎖扣地板以及普通地板的企業。公司近日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招股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6000萬股,募集資金約10.1億元。
從公司介紹來看,愛麗家居公司從設立至今,一直秉承“綠色家居”的生產理念,注重質量管理與環境體系管理,先后通過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及ISO14001:2015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然而,就在這亮麗的公司介紹背后,記者查看其招股書時發現,愛麗家居不僅存在大客戶依賴的風險,且中美貿易戰對其經營影響也是非常明顯。最為重要的是,公司披露的營收、存貨、采購數據從財務勾稽角度分析,均存在明顯疑點。
業績不穩定因素多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5年至 2018年上半年,愛麗家居營業收入分別為8億元、9.56億元、10.55億元和7.05億元,其中2016年、2017年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19.45%和10.36%;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2億元、2.19億元、1.15億元和7931.33萬元,其中2016年同比增長了84%,而2017年反向同比下滑47.64%,體現出明顯的增收不增利情況,進而也意味著愛麗家居的業績表現是不穩定的。
其實,這不穩定的業績從近幾年愛麗家居的毛利率上也得到很好反映。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4.74%、27.68%、23.05%,銷售凈利率分別為22.9%、10.86%、11.25%,2017年以來毛利率、凈利率大幅下滑正是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愛麗家居2017年毛利率的突然下跌與其重要原材料PVC樹脂粉的采購價格大幅上漲有很大關系的,該原材料2016年價格還為4919.11元/噸,到了2017年時則上升為5692.16元/噸,每噸提升了773.05元。上述現象表明,重要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對企業經營業績影響明顯。
業績本身已經不穩定了,而來之不易的業績還停留在紙上富貴上。招股書披露,愛麗家居應收賬款占比在這幾年是越來越高,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其應收賬款占比分別達到了13.2%、21.6%和33.97%,兩年半時間增加了20個百分點。應收賬款的高占比還存在另一個風險,即如果出現資金回收困難,則難免會形成壞賬。
除了原材料價格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明顯外,嚴重的大客戶依賴現象也是愛麗家居風險點之一。招股書披露,公司報告期內第一大客戶為VERTEX,對其銷售收入分別達到6.8億元、7.7億元、8.97億元和6.13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77%、80.45%、85.03%和86.96%。如此高的銷售占比,一旦大客戶出現風吹草動,則公司的經營業績將會出現明顯波動。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VERTEX是一家國際知名地板用品貿易商,且愛麗家居、VERTEX 與終端知名客戶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鏈合作關系,比如與HOME DEPOT(美國家得寶公司,為全球較大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美國第二大零售商)等終端客戶有較大訂單合作。不過,對于VERTEX,愛麗家居在招股說明書中并沒有做詳細介紹,甚至所處地點、經營情況、主要業務都沒有過多說明。記者查閱到的VERTEX官網資料顯示,內容非常簡略。如此重要的大客戶,為何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及甚少,使得VERTEX的身份顯得非常神秘?
因愛麗家居的產品主要為出口,其中美國地區收入占比相對較高。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6月,公司美國市場收入占公司銷售收入比重高達80.18%、78.85%、79.87%和79.36%,如此數據表現說明公司在經營中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是非常嚴重的,進而也意味著受美國貿易政策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招股書中,愛麗家居也提示了中美貿易爭端帶來的風險。而就美公布加稅清單來看,愛麗家居的產品赫然在列。
在招股說明書中,愛麗家居還著重強調了自身對于懸浮地板和鎖扣地板的研發能力。公司稱,與客戶VERTEX 合作研發的懸浮地板專利技術系行業內獨有的生產技術,且報告期內公司新開發出硬塑鎖扣產品,經過前期推廣及小批量生產銷售后,市場需求旺盛,令這種產品銷量不斷增長。
然而讓人驚奇的是,愛麗家居近幾年的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并沒有大幅增加,在鎖扣地板占比大幅上升的時期,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12.07萬元、414.69萬元和576.62萬元,銷售費用分別為2678.36萬元、2798.38萬元和1690.16萬元,新產品銷售推廣初期,公司銷售費用變化并沒有明顯波動。此外,公司號稱懸浮地板擁有行業內獨有的生產技術,可事實上在公司銷售中,懸浮地板的占比已經在逐漸下滑,此項專利優勢對業績貢獻有多大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營收數據存疑問
除了上述外在因素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影響外,就愛麗家居自身發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其中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招股書披露,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間,愛麗家居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95616.59萬元、105525.72萬元和70477.91萬元(見表1),其中,大部分為國外營收,境內營收分別僅為3133.95萬元、1790.23萬元和2284.65萬元,若僅考慮國內營收部分增值稅(17%稅率)因素的影響,則其含稅營收總額大約為96149.36萬元、105830.06萬元和70866.3萬元。
在合并現金流量表中,同期公司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91280.09萬元、100318.44萬元和64140.56萬元,對沖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新增18.34萬元、96.76萬元和-60.89萬元的影響后,則與這幾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分別達到了91261.75萬元、100221.68萬元和64201.45萬元。將含稅營收與現金流數據互相勾稽,則含稅營收要比收到的現金分別多出4887.61萬元、5608.38萬元和6664.85萬元。理論上,這個差額因未收到現金需要體現為新增債權,計入資產負債表中。
然而,在同期資產負債表中,愛麗家居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應收賬款(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分別為13318.48萬元、24001.17萬元和25207.07萬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新增了5109.83萬元、10682.69萬元和1205.9萬元。顯然,這一結果與理論上應該新增的4887.61萬元、5608.38萬元和6664.85萬元金額明顯不符,分別相差了-222.22萬元、-5074.31萬元和5458.95萬元。如果說2016年的222.22萬元的誤差是會計核算中的失誤是可以理解的,那么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5074.31萬元和5458.95萬元誤差則是難以讓人接受的,這需要公司做出進一步解釋,否則會令人懷疑其為達到上市目的有虛增營收之嫌。
大額采購支出不明
除了報告期內營收方面數據有明顯異常外,愛麗家居近幾年的采購方面數據同樣存在較大金額的異常。
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愛麗家居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分別為21979.11萬元、23932.13萬元和16336.32萬元(見表2),占年度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45.36%、39.37%和39.93%,由此可推算出這兩年一期的采購總額分別為48454.83萬元、60787.73萬元和40912.4萬元,考慮到17%增值稅銷項稅的影響,其含稅采購總額分別達到了56692.15萬元、71121.65萬元和47867.5萬元。
在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62370.56萬元、74367.66萬元和50992.03萬元,剔除當期預付款項新增的230.86萬元、698.28萬元和-159.31萬元的影響,與當期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62139.7萬元、73669.38萬元和51151.34萬元。將含稅采購總額與現金支出做勾稽,則這兩年一期的現金支出明顯比含稅采購總額要多出5447.55萬元、2547.73萬元和3282.84萬元。理論上,這些差額應體現在當期的應付款項變化上,即應付款項應分別減少5447.55萬元、2547.73萬元和3282.84萬元。
可事實上,愛麗家居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對應的應付款項總額(未披露應付票據)分別為5995.51萬元、10264.19萬元和10421.86萬元,相較上一年同期新增了-1885.91萬元、4268.68萬元和157.67萬元。很顯然,這幾年負債的變化明顯與理論值有明顯差異,其中,2016年應付債務雖然相對減少,但仍存在3561.64萬元的現金支出沒有獲得相應數據支撐,而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其應付款項不但沒有減少,相反還都出現增加,進而使得數據差異進一步擴大。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愛麗家居的招股說明書還披露了三種主要原材料(PVC樹脂粉、增塑劑、印刷膜)采購情況和占總采購額比重,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三種主要原材料采購之和分別為25594.17萬元、29926.12萬元和19668.02萬元,分別占比52.82%、49.23%和48.08%,由此可推算出總采購額分別為48455.45萬元、60788.38萬元和40906.86萬元,與之前由前五大供應商推算出的48454.83萬元、60787.73萬元和40912.4萬元數額大體相當。需要注意的是,愛麗家居并未披露能源采購金額,作為一家生產企業,水電等能源使用并不可缺,而總采購金額中是否包括了水電等能源采購是難以體現的,難道公司不需要采購水電等能源就能生產嗎?
存貨數據變動令人費解
在營收數據和采購數據異常之外,若是根據其采購及消耗數據核算,愛麗家居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存貨數據也是讓人疑惑的。
招股書披露,愛麗家居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向其前五名供應商分別采購了21979.11萬元、23932.13萬元和16336.32萬元(見表3),占年度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45.36%、39.37%和39.93%,由此可推算出這兩年一期的采購總額分別為48454.83萬元、60787.73萬元和40912.4萬元。根據財務一般規則,采購總額除了需要結轉到營業成本部分,余下未結轉的則會留存在存貨中,導致存貨規模增加。
愛麗家居在招股書中披露了營業成本中原材料的金額和在營業成本中的占比,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分別為48452.52萬元、60789.99萬元和40908.59萬元,占比分別為77.65%、79.65%、75.43%。將采購總額與原材料成本相減,分別有2.31萬元、-2.26萬元和3.81萬元的差額,如此結果意味著愛麗家居對原材料采購的把控相當高,基本是即采即用,相應的,存貨中的原材料也不會有太多變動。
可實際上,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愛麗家居存貨中,原材料部分分別為4153.18萬元、5933.76萬元和7338.71萬元,分別同比新增了759.1萬元、1780.58萬元和1404.95萬元,如此數據與之前原材料即采即用的情況明顯有很大矛盾,而若考慮存貨中在產品、產成品中包含的75%以上的原材料,則存貨中的原材料新增數額將會更大。如此矛盾之處是需要公司作進一步解釋說明的。
與此同時,還值得注意的是,愛麗家居并沒有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存貨的壞賬計提比例,這也需要公司作進一步披露,否則這也會是一個較大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