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海集團傳規模擴張信號:三四線激進拿地面臨棚改政策風險 旗下物業能否3年上市仍存疑
- 2020年08月31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據克而瑞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澳海集團全口徑銷售金額為5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5.33%;行業排名第139,與上年同期相比提升了42位。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房地產業帶來了一定沖擊。不過,在此背景下,有一些房企依然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澳海集團就是其中一員。
據克而瑞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澳海集團全口徑銷售金額為5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5.33%;行業排名第139,與上年同期相比提升了42位。不過,即便澳海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對于這樣一家成立已超過20年的房企來說,目前的規模仍屬“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畢竟與其同年代成立的房企,有不少年度銷售額早已越過千億,或是通過資本市場,證明了公司的優良價值。
三四線城市“激進拿地”或面臨棚改政策調整風險
澳海集團副總裁王永仁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出“規模擴張”的信號。他表示:“湖南是澳海今年的主戰場,預計能做到100億以上。”王永仁還稱,下半年公司會加快拿地的節奏,預計10月會是一個高峰。
資料顯示,澳海集團目前布局了東北、西部、華中和華東4大區域,從城市分布來看,主要以二三線甚至四線為主。對此,王永仁給出的解釋是:“相比起這些城市,北上廣等地方受政策影響會比較大,拿地門檻也相對較高。”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往由于土地價格低廉,加之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紅利,三四線城市吸引了不少房企進入,也成為部分房企業績突飛猛進的重要推力。但隨著棚改制度的調整,三四線土地市場呈現降溫趨勢,部分房企激進的拿地投資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
未來澳海集團的發展方向是“大而全”還是“小而美”?2020全年銷售目標是多少?未來的布局是否會向一二線城市轉移?就此致電致函澳海集團,相關人員留下了記者的問題和聯系方式,但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口碑堪憂工商信息“周邊風險”近千條
對于三四線城市如何“去化”,王永仁在媒體采訪時提到了“靠產品優勢和多年深耕下來的口碑”。記者在澳海集團的官網也發現,該公司多個樓盤項目曾獲得“區域最具影響力樓盤”、“區域建筑名片樓盤”等榮譽。
不過,在第三方互動平臺上,有關澳海集團旗下項目的投訴維權也不少。近期,位于銀川市西夏區澳海瀾庭的業主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投訴稱,2018年到手的新房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銀川市西夏區住房城鄉建設和交通局給出的回復是:產生裂縫原因均屬施工抹灰不精湛導致,主體結構不存在質量問題。而位于遼寧撫順的澳海御景苑也被業主投訴樓板存在滲水等情形,該小區還被曝出交房3年開發商一直不給辦理產權證。
天眼查工商信息顯示,澳海集團面臨的周邊風險接近千條,主要原因是旗下子公司商品房銷售合同等一系列糾紛。
旗下物業計劃3年內上市
除了規模擴張,澳海集團似乎對資本市場也充滿了興趣。王永仁表示,暢想10年,至少要打造5-6個下屬上市公司,其中3年之內物業要完成上市。
目前,物業公司上市潮涌,與一些頭部企業相比,澳海集團的物業存在“管理業態較單一、在管面積小、利潤率低”等不足,澳海集團如何克服這些難題,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對此,王永仁給出的答案是:接管更多除住宅以外的業態,豐富自身管理業態的同時繼續提升管理面積,同時能夠將電商、農產品等因素有機融合到物業這個“大容器”里,形成成為澳海獨有的特色。
王永仁還稱,如果能將農業與地產主業融合起來,無疑會成為澳海集團一個新的增長點。
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萬科、碧桂園、恒大都紛紛設立了農業公司,這些公司不僅有龐大的資金資源,也有品牌支撐。與它們相比,澳海集團有哪些競爭優勢?澳海集團計劃打造的這5-6個上市公司中,是否包含體量并不大的地產板塊?均沒有獲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