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 房地產風險化解再提速
- 2023年01月11日 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在秦虹看來,隨著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關于房地產的融資支持性政策,2023年房地產企業有望回歸常態。總體而言,房地產調控要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完善房地產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同時盡可能尊重市場,此外,也要支持新發展階段房地產企業新模式形成,改變過去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傳統模式。
事關房地產融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等,再迎監管進一步發聲。1月1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落實金融支持穩增長有關工作。其中,包括政策性和開發性銀行、各國有商業銀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人均參加了會議。
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
會議要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各主要銀行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對國內需求和供給體系的支持,做好對基建投資、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針對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會議指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其中包括,要加強跟蹤監測,及時跟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延續發揮好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合力,力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要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不斷完善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常態化支持機制;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優惠政策,加力支持小微市場主體恢復發展;此外,當前還要全力支持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保供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
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再次提及房地產問題時,基調仍與此前一致,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同時,要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此次會議最大的亮點在于,提出了資產負債表優化的四項行動,這也說明,資產負債表優化的工作正進入實質操作階段。”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說道,資產激活意味著要把房地產企業的各類資產進行盤活,包括待開發的土地和待出售的房產、預售資金的加快回籠、資產證券化的加快推進、REITs產品等模式的加快介入、現金流的持續改善等內容。
負債接續則意味著后續對于負債的工作要加快清理,包括負債的展期、債轉股、資產出售以清償債務等工作;權益補充意味著后續要鼓勵各類優質企業積極做戰略投資者,包括央國企、保險公司等企業,同時會強調對于企業資本金的注入和確保資金狀況的穩健;預期提升意味著要不斷修復投資者對于中國房企的看法,尤其是各類金融機構企業。嚴躍進認為,要不斷減少企業違約的風險,同時強化今年房企銷售的目標值,進而促進“金融-房企-銷售市場”等渠道的順暢。
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
會議還強調,要配合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運用好保交樓專項借款、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等政策工具,積極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要落實好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穩定,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
要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務,推動加快建立“租購并舉”住房制度。
“會議釋放繼續落實好穩樓市一攬子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有助于提振房地產信心。”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復蘇,就業和收入改善,穩樓市政策落地見效,市場信心回暖,樓市需求復蘇向供給端傳導,后續樓市需求有望加快恢復。
另外,業內也認為,滿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是下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2022年,影響房地產需求的三大因素,主要是正常市場總量下臺階、三年疫情影響導致老百姓失業和減薪,對收入預期的不穩定以及供給端風險不斷爆雷。
在秦虹看來,隨著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關于房地產的融資支持性政策,2023年房地產企業有望回歸常態。總體而言,房地產調控要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完善房地產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同時盡可能尊重市場,此外,也要支持新發展階段房地產企業新模式形成,改變過去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傳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