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明珠:格力電器進入世界500強是必然的
- 2019年09月16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今年格力電器憑借矚目的營收成績和創新能力強勢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更是在上榜中國企業中,凈資產收益率位居第一,然而董明珠聽到此消息淡淡一笑,稱格力電器上榜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100名也好,50名也好,第一名也好,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是否有真正的生命力,這點才是最重要的。
贏了雷軍10億賭約卻不要,炒掉明星自己代言,對上榜世界500強淡然一笑:“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董明珠就是這樣一位個性鮮明、強悍的中國企業家,領跑中國商業數十年。
在建國70年之際,記者訪談商業領軍人物,洞見中國商業變遷,見證中國制造偉大振興,記錄不斷攀爬、砥礪前行的偉大時代。
今年格力電器憑借矚目的營收成績和創新能力強勢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更是在上榜中國企業中,凈資產收益率位居第一,然而董明珠聽到此消息淡淡一笑,稱格力電器上榜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100名也好,50名也好,第一名也好,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是否有真正的生命力,這點才是最重要的。對于董明珠而言,一個企業櫛風沐雨不斷前行,需要企業家要有“不滿足精神”,“即使站在了山頂,還要記得頭頂仍有星空,從而帶領企業勇往直前”。
除了個性,還有自信。董明珠為自家品牌代言,讓國人看到了企業家自己帶貨的超強戰斗力。今年她還石破天驚的開了微店,目前“董明珠的店”已成為消費者了解和購買格力產品的主要途徑之一。營銷背景出身的她對頭條財經說,“渠道是服務銷售的一個環節,是展示和最終推動銷售落地的平臺,通過“董明珠的店”,我們想向消費者展示格力的精品,傾聽市場消費需求,同時把用戶的需求反饋到格力的研發中,形成良好的閉環,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發力自主創新。要“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格力注定會不斷升級智能裝備技術進步,在多元化經營方面,董明珠透露,格力將對機器人、數控機床等產品技術進行深入攻關,豐富設備型號,打造健全的產品體系。
以下為采訪實錄:
1、今年格力電器憑借矚目的營收成績和創新能力強勢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更是在上榜中國企業中,凈資產收益率位居第一,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您的心情是怎樣的?在格力發展的這幾十年中,進入世界500強曾經是您的一個目標嗎?
聽到這個消息,我當時就是淡淡一笑。因為我覺得和所有世界500強企業一樣,格力電器進入世界500強,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100名也好,50名也好,第一名也好,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是否有真正的生命力,這點才是最重要的。世紀初,中國企業還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每個城市都希望自己有個世界500強企業,引進一個世界500強。當時剛好有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想要收購格力,我也是那個時候才知道世界500強概念。但通過我們努力爭取,格力最終沒有被收購。今天我不是世界500強,未必以后我不是,只要我們努力,終有一天會實現。我覺得中國要培養我們自己的500強品牌。如果被收購了,工人還是我們的工人,材料還是我們的材料,但是牌子卻變成外國品牌了,那也不是你中國的世界500強。經過十四五年的努力,我們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
當前,中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制造業已經把目標從成為“制造大國”變成了“制造強國”,因此制造企業的目標也在變化。2015年,格力提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就是要以自主創新的核心科技創造高質量產品,重塑中國品牌的形象,讓世界認可中國制造,用中國制造去服務世界,這是中國制造的發展目標,也是中國制造企業的夢想。
2、格力電器從2013年開始自主研發智能裝備,短短幾年時間便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這條路上,格力又率先發力走在了前面。目前格力在智造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果?未來將發展出哪些新的業務增長極?
智能裝備是格力多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必然選擇。近幾年,格力電器在智能裝備領域精耕細作,相繼推出了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產品線,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技術認證,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
目前格力智能裝備公司已經成為國家標準委、工信部批準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之一。2018年,格力智能裝備在機器人產業全球緩慢增長的背景下以46.19%的增速實現營收超過31億,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掌握機器人三大關鍵核心技術(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器)的自主品牌裝備企業。目前格力在智能裝備領域的布局仍在不斷深入,一方面是對機器人、數控機床等產品技術進行深入攻關,豐富設備型號,打造健全的產品體系;另一方面,格力智能裝備也在工業互聯領域不斷深入,建設智慧生產線、智慧工廠、智慧工業園,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技術助力智能制造升級。
3、今年您個人微店的上線引發市場關注,您覺得想通過“董明珠的店”向消費者傳達哪些信息呢?在格力的發展過程中營銷制度變革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在線上銷售渠道競爭白熱化的時期,格力未來營銷制度變革的方向是什么?
“董明珠的店”是消費者了解和購買格力產品的途徑之一。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銷售渠道不斷拓寬,客觀意義上來說,渠道是服務銷售的一個環節,是展示和最終推動銷售落地的平臺。通過“董明珠的店”,我們想向消費者展示格力的精品,傾聽市場消費需求,同時把用戶的需求反饋到格力的研發中,形成良好的閉環,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在格力此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將不斷摸索與時俱進的渠道經營模式,線下、線上同步推進落實,打造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鏈,進一步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4、您在之前的采訪中提到:創新最重要的是培養自主人才。而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勢必開啟新一輪搶人大戰,格力為什么一直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格力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總書記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一切創新發展的基礎,只有用好“第一資源”才能切實有效落實創新、推動發展。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人才,企業一定要走自主培養人才的道路。
同時,重視人才不僅僅體現在薪資上,更重要的是要為人才提供可培養能力、施展能力的平臺。格力當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選、育、用、留機制。我們認為,留住人才是一個結果,而結果之前是需要企業管理者設身處地為人才提供發展平臺。格力每年從高校校招的學生有上千名,每個大學生來到格力之后都會接受四級培訓走到工作崗位,有能力的年輕人在工作中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公司的干部選用采取的是“能者上、庸者下”的機制。現在已經有90后成為了管理層,在公司高管的群體中也出現了80后。我們不希望“論資排輩”束縛住年輕人的手腳,只要有夢想、有能力,格力愿意給年輕人舞臺。比如我們2015年來的一個應屆碩士,非常喜歡研發,公司就給他機會帶隊搞研發,現在已經做到了研發團隊負責人,去年總書記來的時候,他還向總書記匯報了他們團隊的研發成果,得到了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
目前格力在人才保障制度方面也在盡力滿足員工的美好生活需求,通過加薪、話費減免、分房、技術獎勵、提供通勤班車、解決員工子女上學問題等方面真正關心員工,服務員工,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讓員工有歸屬感,這是尊重人才的根本。
5、萬眾矚目的中國“大灣區時代”已于今年正式開啟,您如何看待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作為科技領軍的家電制造企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代表企業,格力要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具備較為完善的經濟發展基礎,在改革開放中孕育了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是我國建設現代化體系的重要“搖籃”;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兩制”的特色也是我國政治發展的成功典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時代工程”,為中國經濟聚集人才資源,建設創新高地描摹出了一幅發展藍圖,也將以現代化的嶄新面貌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實力。
粵港澳大灣區肩負著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任務,在高端技術研發,人才聚集上具有集群效應,這對大灣區企業提出了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提供了資源、政策、人才等各種機遇。在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的大時代中,格力將繼續堅持以自主創新謀求新作為,以自力更生實現新發展,不斷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中國制造的進一步轉型升級做出更大貢獻。
6、您曾表態企業的價值不在于市值多少,而在于它是否能從無到有不斷突破。格力未來還會有哪些多元化的嘗試?格力發展下一步要突破的難點或者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
格力電器是一家制造企業,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的時代發展歷程中,我們提出了“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進軍智能裝備領域、模具領域和通訊設備領域,自主攻關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夯實中國制造的“地基”,以期改變我國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的現狀,提升中國造的話語權。未來格力將繼續深化向高端技術領域的布局,積極向全球制造業高端上游進發,助力實現制造強國夢想。
7、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格力電器這些年,成長最快的地方有哪些?您覺得帶領一個企業櫛風沐雨不斷前行需要怎樣的企業家精神?
格力電器在十八大以后的這幾年飛速發展,在營收、凈利潤、稅收方面表現亮眼。2012年到2018年間,格力電器的營收是過去21年的2.5倍,凈利潤和稅收分別是過去21年的5.6倍和4.1倍,這是格力電器堅持自主創新的成果體現。創新賦予格力電器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不竭的發展動力。格力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有24項,申請國內專利五萬多項,國際專利一千七百多項,在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排行榜中,格力電器排名全國第六,家電行業第一。通過技術創新,格力中央空調頻頻中標世界超級工程,格力家用空調連續14年領跑全球。
在當前國家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復雜局勢下,中國企業的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需要企業家堅定信念,勇于創變,帶領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一定程度上來說,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給企業帶來的壓力也有所增加,但正如總書記所說“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企業家要有堅忍不拔的信念去直面困難,挑戰困難,在挑戰中尋求機遇,引領發展。中國企業的發展道路依舊漫長,企業家更需要創新精神,不滿足精神,即使站在了山頂,還要記得頭頂仍有星空,從而帶領企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