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爾電器私有化迷局:資源重組or管理層“曲線入主”做準備?
- 2019年12月20日 來源:藍鯨財經
提要:近日,有報道稱海爾智家計劃實施 H 股股票上市并私有化另一家價值 77 億美元的集團公司。在該項交易中,海爾智家將向海爾電器集團的少數股東以新發行 H 股的方式收購其持有的海爾電器集團股票。
對于海爾智家在已經控股海爾電器的情況下為何還要私有化,外界眾說紛紜。
私有化苗頭初現
近日,有報道稱海爾智家計劃實施 H 股股票上市并私有化另一家價值 77 億美元的集團公司。在該項交易中,海爾智家將向海爾電器集團的少數股東以新發行 H 股的方式收購其持有的海爾電器集團股票。
12月12日,海爾智家發布澄清公告: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公司尚未向海爾電器提出任何私有化安排,尚未就該等私有化安排達成任何協議、承諾或其他確定意見(如換股比例及私有化時間表等),該等私有化安排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同時,海爾智家發布的這篇公告也透露了,雖然海爾智家尚未就該等私有化安排與海爾電器達成任何協議、承諾或其他確定意見,但海爾智家目前正在初步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方案。
消息一出,不僅使海爾電器股價高漲,12月17日,海爾智家也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港資成交額第7位,港資總計成交4.08億。凈買入6634.99萬,凈買入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5.21%。
盡管具體的私有化方案尚未確定,但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的行動或許已經展開了。
8月29日,海爾智家披露的半年報顯示,海爾智家通過直接持股和間接持股方式共計持有海爾電器57.65%的股份。
在12月16日,海爾電器發布的公告中,海爾智家持股比例已上升至57.87%,漲了0.22%。
私有化原因成迷
對于海爾智家為何要私有化海爾電器,外界眾說紛紜。
證券分析師們分析認為,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是正常的資源重組行為。
據了解,海爾智家是A股上市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國內冰箱、空調等產品的制造及海外家電產業;海爾電器是在港股上市的公司,主要業務包含國內洗衣機、熱水器的制造以及國內市場的渠道分銷。
盡管海爾智家是海爾電器的母公司,但由于歷史原因,兩家公司之間存在較多治理問題。諸如,海爾智家股東無法完全分享洗衣機、熱水器這兩部分資產的利潤與現金流回報;兩個公司間存在較多復雜的內部交易結算,海爾集團需要平衡兩個子公司的股東利益,存在一些利益不一致現象。
研報指出,海爾智家前期因股權架構問題現金流較為緊張,因此股權融資較多,并且影響了分紅率。以2019年中報數據為例,若剔除海爾電器并表部分,海爾智家賬面現金及等價物(現金+凈票據+理財)約150億元,而有息負債則達到364億;而海爾電器擁有現金215億卻無有息負債。因此,海爾智家2018年出現了可轉債、D股發行等數次股權融資,致使股東利益被攤薄。同時,海爾智家過去5年分紅率均僅在30%,顯著低于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這與家電龍頭高ROE能力、高現金流能力不符。
據此,光大證券推斷,若此次私有化事件完成,海爾智家將完全擁有海爾電器賬面現金資產的支配權,現金流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另一個觀點是,有海爾前員工透露,海爾管理層想曲線MBO。這種說法由來已久。
1991年,青島電冰箱廠、空調廠、冰柜廠等聯合改制,組成集體所有制企業——海爾集團。其中,青島電冰箱廠于1993年上市,股票名稱為“青島海爾”(今年更名為“海爾智家”)。過去的20年中,海爾智家不斷收購海爾集團旗下的海內外白電資產,成為海爾集團白電業務板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時,海爾智家旗下控股海爾集團另一家白電上市公司——海爾電器。據悉,海爾電器目前負責海爾等品牌的洗衣機、熱水器、凈水機以及海爾的家電渠道等業務。這也就是說,誰掌控了海爾智家誰就掌控了海爾集團賴以生存的白電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海爾智家的第一大股東為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國際”),持股比例為19.76%。
1997年配股時,海爾集團把海爾智家20%的股權轉讓給海爾國際。
2001年,海爾集團向海爾國際定向增資,以股權注入方式將海爾智家14.71%股權轉讓給海爾國際。至此,海爾國際取代海爾集團成為海爾智家第一大股東,持股19.76%。
據悉,海爾國際實際持有海爾的非白電資產(金融、醫療、物流、地產等)。雖然目前,海爾集團仍控股該公司,但管理層創立的青島海爾新經濟咨詢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48.8%的股權,即海爾核心管理層在不改變海爾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前提下,直接或間接掌控了海爾集團的白電業務與非白電業務資產,在股權上盡可能做到了管理層利益的最大化。
某專家解釋稱:“此次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后選擇在香港重新上市而不是在A股,很有可能是看中了港股的商業環境更加接近歐美,更加開放,受政府管控相對較弱,這更有利于管理層實施MBO動作。”
最后,海爾電器也在公告中提示各位投資者:潛在私有化和撤回上市能否實施存在不確定性。結果究竟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