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王生物陷公立醫院改制羅生門 遭院長強烈抗議
- 2019年08月08日 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公立醫院改制吸引了眾多社會資本參與,海王生物旗下的孝感海王銀河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孝感海王”)就在日前成為了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下稱“江漢總醫院”)改制的中標投資方。然而,孝感海王的中標卻引發軒然大波,江漢總醫院院長雷正秀公開發文抗議,質疑海王生物實力,稱遴選會存在暗箱操作。
公立醫院改制吸引了眾多社會資本參與,海王生物旗下的孝感海王銀河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孝感海王”)就在日前成為了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下稱“江漢總醫院”)改制的中標投資方。然而,孝感海王的中標卻引發軒然大波,江漢總醫院院長雷正秀公開發文抗議,質疑海王生物實力,稱遴選會存在暗箱操作。
雷正秀的公開抗議吸引了眾多目光,其亦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繼續表達抗議。8月7日中午,海王生物披露公告,認為相關報道內容存在夸大描述及存在與事實不符的情況,稱孝感海王僅僅是計劃與江漢總醫院進行戰略合作,無權對其現有管理體系進行改變,也不可能接管任何一家醫院;孝感海王目前對收購江漢總醫院沒有實質性的計劃。
雷正秀不認同海王生物公告所述內容,其對記者表示,江漢總醫院招標內容就是轉讓100%股權,并非戰略合作。至此,海王生物、雷正秀各執一詞,事件陷入“羅生門”。
記者為此致電同樣參與本次競標的某公司,對方表示競標內容不是戰略合作,確實是收購。
近年來,我國加快落實國家社會辦醫政策,公立醫院改制進入最后攻堅環節。但是,資本的“短平快”熱錢屬性與醫院公共事業的社會性特質相矛盾,如何平衡投資方、醫院、患者的多方利益,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難點問題。江漢總醫院與海王生物的分歧,某種意義上,是醫改中社會資本與公共醫療矛盾的縮影。
各執一詞
江漢總醫院是湖北潛江地區唯一的三甲醫院,開放床位1000張,設有28個臨床科室,5個醫技科室,年門診工作量65萬人次,出院病人2.7萬多人次。此外,江漢總醫院還下轄15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站和1個托老康復中心。
近日,在國家要求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完成移交改制的背景下,江漢總醫院擬引入社會資本,進行二次改制,包括北大醫療、國藥集團、益佰制藥等多家公司參與競爭。經過篩選,華潤醫療、新里程和孝感海王進入最終競選輪,并在7月30日參加了由江漢總醫院產權改革領導小組組織的遴選會。最終,孝感海王成為中標者。這個結果引起了江漢總醫院院長雷正秀的強烈不滿,當晚,雷正秀便給全院員工發出《公開信》,堅決抵制海王生物方面作為收購方。
《公開信》指出:“最終投資者確定為海王生物。我已經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憤怒了!沒有經驗、價格最低、方案沒有別家的好、后期對醫院沒有任何承諾,他們也好意思說得頭頭是道!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吧!”
8月7日中午,海王生物發布公告稱,旗下公司孝感海王近期參與了江漢油田總醫院戰略投資者遴選。孝感海王僅僅是計劃與醫院進行戰略合作,無權對醫院現有管理體系進行改變,也不可能接管任何一家醫院。孝感海王目前與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戰略合作意愿僅處于商談階段,截至目前孝感海王沒有繳納收購保證金,沒有對醫院開展盡職調查,也沒有簽訂戰略合作意向協議。目前對收購該醫院沒有實質性的計劃。
記者聯系海王生物,對方強調,本次的競標僅是戰略合作,不是收購。但是雷正秀告訴記者,醫院本次的投標內容就是出讓100%股權。針對這一問題,海王生物稱,以公告為準。
記者為此致電同樣參與本次競標的某公司,對方表示競標內容不是戰略合作,確實是收購。
結合記者對雷正秀的采訪和《公開信》的內容,雷正秀的質疑點集中在兩處,即海王的實力問題和醫院董事會暗箱操作。
海王生物實力遭質疑
雷正秀表示,海王方面之前從未經營過醫院,且資金狀況不佳,進入后根本無法促進江漢總醫院的經營發展。雷正秀列舉了多項對海王生物的質疑,包括營收較大但扣非凈利潤較小、資產負債率逐年升高、現金流連續三年為負、大股東海王集團質押比例達到99%等。
某位長期接觸醫院并購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醫院經營和企業經營的差別非常大,企業發展主要是和外部競爭,醫院則是內生式發展。醫院經營在內部管理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復雜且專業性要求高。很多企業不懂醫療,管理手法簡單粗暴,最終造成兩敗俱傷,優秀的資產也成了“不良”。
某位參與本次投標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海王生物沒有經營醫院的履歷,和前期參與競標北大醫療、國藥集團、益佰制藥等相比沒有優勢?!痹阱噙x會上,孝感海王的競爭對手是華潤醫療、新里程醫院集團,后兩家均參與過多家國企醫院的社會資本辦醫改制,經驗豐富、背景雄厚。某醫院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華潤和新里程的最終得票都很低,海王完全是高票通過。”
有媒體報道稱,代表海王集團參與現場競標的湖北海王醫療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吳長浩表示,雖然海王沒有運營醫院的經驗,但是海王已與武漢協和醫院談好(雙方已達成初步的合作意見,目前尚未簽約),后續江漢總醫院的管理將由武漢協和醫院負責。對此,江漢總醫院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就是海王的人帶著醫院董事長去見了一下武漢協和的副院長,對方口頭說了支持,根本沒有任何紙面協議?!?/p>
業內分析人士也表示:“武漢協和作為一家大學附屬醫院,幫一家企業管理其收購的下屬醫院的可能性不大。協和的牌子應該不會隨意給企業用。最有可能的是偶爾派個專家來坐診、開講座?!?/p>
院長怒懟醫院董事長
除了炮轟海王生物,雷正秀還將矛頭對準了江漢總醫院董事長胡望明。
雷正秀對記者透露,最開始江漢總醫院與十幾家公司進行接觸,有9家真正參與競購??疾焱赀@些競標者后,確定孝感海王、華潤醫療和新里程進入最終輪,然后就是7月底的董事會投票決定。雷正秀稱,江漢總醫院董事長胡望明在4月考察調研結束后的幾個月時間內,從未組織班子就考察情況進行分析討論以明確各家機構的優勢、劣勢,也幾乎不公開告知醫院職工產權改革的進展。
雷正秀無奈地表示:“事實上,這個結果(海王最終中標)在幾個月前就已確定,并且在領導小組及部分干部職工中早已不是秘密。”
一位江漢總醫院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海王方面對醫院董事會書面承諾,中標后不會改組董事會,五位董事不僅可以獲得10%的股權,還保證每人的年薪在200萬到300萬。“我們就是一家縣級醫院,每年的純利潤也就幾百萬!”該知情人士表示。
在投標價格上,該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進入最終輪的3家,華潤出資是最高的,是3.58億元。海王出資3.5億元,但是海王在投標書中承諾,若現場出價不是最高的,那么勝出后愿意補齊與最高價的差額。”
雷正秀認為本次投票結果不合理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公開,“遴選會場不錄音、不錄像,不設監督人員,更沒有職工代表參加,也不讓醫院獨立董事參加,他們直接就當場宣布結果了?!蹦澄粎⑴c過多次醫院改革競標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最終投票前都會有一個環節是競標方在職工代表大會上講標,回答職工迫切關注的問題,例如養老、器械投資、合同工編制等。然后每個有股份的員工都可以進行投票,確定最終中標方。江漢總醫院沒有這個環節確實有些奇怪。
江漢總醫院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出資人代表大會,由50名職工組成,按照江漢總醫院的《醫院章程》規定,出資人代表大會行使以下職權,包括決定總醫院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準董事會的報告等?!俺鲑Y人代表大會并未明文授權董事會決定買家,因此,董事會這么做是違規的?!苯瓭h總醫院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醫院董事會無視員工抗議,已經向孝感海王發送中標有效函?!?/p>
資本與醫院矛盾難協調
江漢總醫院改制中面臨的種種問題,是我國公立醫院改革中矛盾的縮影。
我國有著非常龐大的醫療服務體系,公立醫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占據著醫院總量的90%,壟斷了幾乎從基層醫療到高端醫療的所有優質醫療資源,而且也是技術與資金集中度最高的醫療服務機構。
隨著地方政府財政壓力的不斷增加,針對醫生多點執業、開辦診所等政策出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的大門開啟。
波士頓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2年開始,中國資本市場對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投資交易金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0%,增長約50倍,尤其在2015-2016年期間,交易數量持續創下歷年新高,僅2016年發生的并購交易就達31筆,實現交易規模20億美元。民營醫院的數量如今已經開始反超公立醫院。
近年來,各路資本并購醫療機構蔚然成風。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有復星醫藥、海南海藥、康美藥業、北大醫藥、信邦制藥、三諾生物等醫藥企業宣布并購醫療機構,部分并購對象為當地公立醫院。
資本眷戀投資醫院的背后,源于社會辦醫政策層面的松綁。
2012年,國家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社會資本辦醫,力度不斷加強。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緊接著2014年1月9日,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又對外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要求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加快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2017年8月,國資委等六部委出臺的《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國企醫院的4種剝離路徑:1/3關閉撤銷或轉為企業內部的門診部;1/4移交政府;1/5由國家認可平臺資源整合;1/6引進社會資本,重組改制。
有業內專家表示,隨著醫改推進,醫療企業的利潤受到了影響,都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國企醫院剝離是很大的機會,企業醫院往往沒有欠賬,區域市場獨占性強,醫院班底也不錯,資本都在爭奪這一塊資源。
但是問題也伴隨著“熱錢”蜂擁而至,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醫院并購數量雖然與2016年持平,但是交易金額僅為2016年的一半,同時公立醫院在并購中的比例從2016年的62%下降到不到19%。從目前藥企剝離醫院的案例來看,普遍投資的周期并不是很長。而資本的短視與醫院的長周期回報,又極不相稱。
專家分析,資本追求“短平快”的收益,但是醫院是講究中長期投資,以一個二級醫院投資為例,需要投入兩到三億元的資金;要達到盈虧平衡時,也是三到五年之后,要達到盈利,整個周期算下來也需要八到十年時間。部分資本只看見了醫院有良好的現金流、穩定的業績增長,但卻忽視了民生屬性才是醫院的核心。
目前積極參與公立醫院的意向者中,除了少數有著收購、運營經驗的大集團外,有一大部分是有業務轉型需求的企業,也不乏為了倒賣賺差價收益的。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兩票制的推行,以往通過加價帶來的醫藥利潤被限制了,醫藥公司迫切在醫藥業務以外尋找更多元的利潤來源?!盀榱藴p少藥品進入醫院的阻礙,縮短藥品回款時間。很多藥企也不管自身的資金和運營能力是否合適,瘋狂并購醫院。”
此外,部分收購方只是為了通過醫院資產來獲得政府補貼或者土地溢價。一些改制方甚至將并購后的醫院當成了提款機,承諾的發展投入并沒有兌現,導致醫院陷入窘境。
醫院是需要長期經營且具有社會屬性的資產,社會資本進入后,如何實現投資方、醫院技術人員和患者的多方共贏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投資方的資金出現問題,醫院的運行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以中石化茂名職工醫院為例,石化體系從2009年開始剝離職工醫院,社會資本“天健華夏”就全資控股了中石化茂名職工醫院,因與機構對賭IPO失利,天健華夏面臨還款和回購股份的壓力,不但承諾的對醫院投資無法完成,還導致醫院欠薪倒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