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江教育被傳崩盤 對賭上市失敗導致全部裁員真相
- 2019年03月06日 來源:時間財經
提要:3月6日早間,有網友爆料稱,于2018年7月份頂著“在線教育第一股”頭銜在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公司“滬江教育”,近日出現了因對賭上市失敗,出現全部裁員的情況。
3月6日早間,有網友爆料稱,于2018年7月份頂著“在線教育第一股”頭銜在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公司“滬江教育”,近日出現了因對賭上市失敗,出現全部裁員的情況。
就此,記者聯系了滬江教育相關人員,截至發稿未收到反饋。一位與滬江教育接觸較多的教育圈人士對記者表示,據其從滬江內部人員了解的情況,滬江“因對賭上市失敗而出現全部裁員“的情況并不屬實。目前裁員范圍“主要就是銷售和一些沒有什么產出的部門”。
3月6日午間,滬江教育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出“聲明”,稱“因對賭上市失敗而出現全部裁員”的說法為謠言,并稱“公司會根據國內外資本市場情況,選擇合適的IPO發行時間。”
2月底,中國經濟網報道稱“滬江教育通過港股上市聆訊3個月未發行,或因募資不利”,“有媒體指出,在資本寒冬中,業績不佳的滬江教育可能遭遇了路演不順利,也就是說可能暫時沒有拉到足夠的募資。”
1月底,教育媒體“芥末堆看教育”也曾報道稱” 有讀者向芥末堆爆料,滬江核心管理層集體降薪20%-50%,滬江取消2018年年終獎,且各業務線均在裁員。此外,由于路演不順利、市場反應不及預期,滬江遲遲不能登陸港股,可能面臨資金緊缺的巨大壓力。滬江回應稱,“管理層降薪屬實,裁員屬于常規動作,年后發績效和獎金。”根據上述滬江內部人員反映的情況,裁員發生在今年2月。
中國經濟網的觀點認為,路演不順利,也就是說可能暫時沒有拉到足夠的募資,導致資金緊張,可能是導致此次裁員的直接原因。
滬江算是教育行業里的老牌企業,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滬江語林,2003年成立滬江網,以公益化運營為主,2006年正式開始商業化運營,成立上海語林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此后,滬江逐步形成以滬江網校為主體的B2C業務和以CCtalk為主的平臺業務,包括學習資訊、學習工具、社群學習平臺和優質課程平臺四大業務體系,涵蓋升學、留學、語言、中小幼、職場、興趣等在線學習內容。
目前滬江的業務板塊分為兩大類:B2C模式的自有品牌課程滬江網校,以及實時互動在線教育平臺CCtalk。自有品牌課程,是滬江教育的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該項業務收入達到了5.54億元。而2016年10月推出的新興業務CCtalk平臺則被認為是教育3.0時代的互聯網+教育新物種。
近年來,滬江教育的營收不斷增長,虧損卻越來越大。
根據滬江招股書數據,2015年、2016年、2017年滬江的營收總額分別為1.84億元(人民幣)、3.39億元和5.55億,而相應的虧損分別為2.8億元、4.21億元和5.37億元。2018年,滬江的虧損進一步擴大,前8個月營收4.36億元,虧損高達8.63億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產生虧損的原因主要是持續投資于研發團隊、廣告及推廣開支、銷售及分銷開支的增加。
滬江財務明細顯示,其“銷售及分銷開支”一項基本每年都超過收益。2015年、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前8個月,滬江教育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占總收益的132.2%、115.3%、106.1%以及91.5%。也就是其獲客成本較高。相比之下,另一家在線教育龍頭企業新東方在線要輕松得多,2015財年-2018財年,“銷售及分銷開支”占總收益的30%左右。
1月,有多家媒體曝出滬江課程質量差,學習達不到效果,學員退費難等問題。有分析認為,滬江教育品牌完全建立在線上,大量成本用在了銷售及獲客費用上,用錢砸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而目前在線教育正面臨洗牌階段,背靠新東方集團“大樹”的新東方在線都面臨著用戶增長緩慢、獲客成本高的風險,滬江情況更加不樂觀。
滬江教育在招股書的風險警示中提到,根據以往的凈虧損、負經營現金流以及流動負債凈額,“我們未必能在未來實現盈利或產生正經營現金流量”。
由以上可見,滬江此次上市之所以遇阻礙,或因滬江上市時機尚未成熟。
招股書及公開資料顯示,滬江先后融資9輪,融資額高達16億元。目前持有公司三年以上股份的股東共有7位,分別是陳金霞、陳繼武、蔡來興、蔡雷、互元投資、上海文化產業基金以及百度網訊。
這些投資方,持有滬江股份時間最長已經有9年,比如 “涌金系”掌舵者陳金霞。而明世投資、金玖惠通投資、騰云投資等股東的投資日期也將滿三年。按照業內3年到5年的平均投資退出時間,投資人希望通過上市實現退出的愿望十分迫切,上市已經成為滬江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