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風塑業 OLED概念龍頭成色探秘 未涉及可折疊顯示屏PI膜領域
- 2019年04月11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OLED概念龍頭國風塑業披露2018年年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連續7年虧損,且OLED、折疊屏等關鍵字均未被提及。
4月10日,OLED概念龍頭國風塑業披露2018年年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連續7年虧損,且OLED、折疊屏等關鍵字均未被提及。
今年2月12日至3月7日,國風塑業股價斬獲13個漲停板引發市場關注,漲幅最高達223%。股價暴漲與游資炒作密不可分,多家知名游資機構參與其中。記者日前赴安徽省合肥市實地走訪國風塑業時,證代楊應林表示,公司目前沒有研發應用于可折疊顯示屏的PI膜。“主要設計用于柔性電路板。”
“可折疊屏”等字眼未現
年報顯示,國風塑業主要生產經營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和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等包裝膜材料、預涂膜材料、電容器用薄膜、聚酰亞胺薄膜、電子信息用膜材料等。其中,包裝膜材料、預涂膜材料和電子信息用膜材料占業務的80%。對于市場熱炒的OLED、柔性屏、可折疊屏等概念,公司僅表示,2018年深入調研柔性顯示高阻隔薄膜等新材料項目。該表述與2017年年報相關內容一致。
春節前后,采用OLED面板的可折疊屏手機成為市場熱門話題。其中,聚酰亞胺薄膜(PI膜)是生產OLED面板的重要材料,正在投建PI膜項目的國風塑業成為追捧對象。
Wind數據顯示,2019年2月12日至3月7日,國風塑業累計漲幅超過223%,其漲幅在OLED概念指數成份股中位列首位,3月7日盤中股價最高報9.99元/股,創近45個月以來新高。
對于股價異動,國風塑業多次發布風險提示公告,表示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品種均未發生重大變化,所處的市場經營環境及行業政策未發生重大調整。為澄清與OLED屏幕關系,公司特別強調,其年產180噸高性能微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材料項目未規劃應用在可折疊OLED屏幕上,公司暫未開展可應用在可折疊OLED屏幕上的產品研發,暫未掌握生產可應用在可折疊OLED屏幕上產品的相關技術。
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股東合計92672人;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股東僅51568名。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超過4萬名股東跑步入場。
對于市場的熱炒,國風塑業證代楊應林對記者表示,“公司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核查股價異動原因,只能看看大股東有沒有策劃什么事情。公司向大股東發函,但回函表示目前沒有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或策劃。”
從財務狀況看,2018年國風塑業實現營業收入12.34億元,同比增長5.21%,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213.22萬元,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債務重組損益是非經常性損益的主要來源。
事實上,這是國風塑業連續第七年扣非后虧損。Wind數據顯示,7年來,國風塑業扣非后凈利潤累計虧損3.22億元。
業績不佳謀求轉型
國風塑業和柔性屏究竟有何關系?記者近日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銘傳路1000號國風塑業新總部所在地實地探訪。
下午5時許,廠區有員工陸續下班。記者與之交談,但員工大多三緘其口。在國風塑業一棟廠房內,看到一排排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即BOPP膜)密集擺放。不過,這些材料與PI薄膜關聯不大。距這棟廠房約20米附近,幾棟新廠房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據楊應林介紹,PI薄膜的生產線也在此建設,目前正在安裝設備。
2017年8月,國風塑業公告稱,為加快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功能膜材料,擬投資1.79億元建設年產180噸高性能微電子級聚酰亞胺膜材料項目,項目建設期為1.5年。根據公司此前公告,上述PI膜項目初期規劃主要應用在柔性電路板(FPC)的基板制造領域。該項目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19年二季度試生產。
一位專注新材料領域的投資人對記者表示,目前高端PI膜國內幾乎很難找到相應標的,相關核心技術多掌握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企業手中。A股市場出現類似標的,容易引發市場炒作。
國海證券指出,2019年折疊屏成為風口。折疊屏對PI膜的需求空間大,但PI技術在全球范圍呈寡頭壟斷局面,技術封鎖嚴密。國內配套的PI薄膜制造水平落后,生產的PI膜應用在低端市場;而高端市場高度依賴進口。PI膜設備定制周期較長,PI膜本身制備難度大,下游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苛刻,且國內技術人才稀缺,這些都成為發展PI膜產業的“攔路虎”。
楊應林對記者表示,國風塑業即將上馬的PI膜項目并不是應用在可折疊顯示屏。截至目前,公司沒有研發應用在可折疊顯示屏的PI膜。“2017年下半年開始上馬的這個項目,主要設計是做柔性電路板的。”
楊應林表示,整個薄膜行業產能供大于求,生產壓力較大,且競爭門檻也不高。“這幾年,很多地方都在投資相關產能,對公司的盈利壓力較大。公司在想辦法做一些高附加值產品,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知名游資或為幕后推手
梳理發現,國風塑業年初股價上漲,背后浮現知名游資的身影。這些游資多次出現在西藏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華泰證券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證券營業部、華福證券廈門湖濱南路證券營業部等的龍虎榜上。公司股價在游資的買入賣出中節節攀升。
以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為例,2月26日至3月11日,國風塑業現身龍虎榜達7次,成交金額累計2.53億元。其中,累計買入1.37億元,累計賣出1.16億元。
有的游資選擇快進快出的方式。3月1日,在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證券營業部,國風塑業被買入2472.59萬元;而下一交易日便大舉賣出2509.23萬元。廈門湖濱南路證券營業部出現類似情況。2月27日、2月28日,合計買入國風塑業3611.70萬元;3月1日,賣出3903.31萬元;在中國銀河證券紹興證券營業部,2月26日買入國風塑業4366.59萬元,翌日便賣出3295.69萬元。
梳理發現,在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證券營業部,今年以來,東方通信等多只熱門股現身龍虎榜席位。
從股東持股比例看,國風塑業籌碼分散,這或許成為其被游資盯上的重要原因。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僅1家機構股東,即公司實控人合肥市國資委下屬的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7.74%。其余九大股東均為自然人,單人持股比例均低于0.7%。公司全體股東平均持股僅1.41萬股。
對于公司前十大股東出現9位自然人的情況,楊應林對記者稱,“公司看點少,經營情況也不好,所以不在機構、基金的股票池中。”
資料顯示,國風塑業1998年上市,但年度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幾乎都不超過6000萬元,個別年份僅盈利數百萬元。一位合肥出租車司機對記者表示,十年前國風還算是合肥能排上號的企業,但現在遇到了瓶頸。“勞動密集型公司,科技含量不高,競爭激烈。以前效益相當好,現在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