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湯科技“內憂外患”下沖刺港股 大力布局智能駕駛領域勝算幾何?
- 2021年09月06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人工智能企業的IPO之路總是摩肩接踵。前腳云從科技剛剛過會,一條腿邁進了資本市場,后腳商湯科技就在8月27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匯豐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根據此前融資估值,商湯科技或刷新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最大IPO紀錄。
人工智能企業的IPO之路總是摩肩接踵。前腳云從科技剛剛過會,一條腿邁進了資本市場,后腳商湯科技就在8月27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匯豐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根據此前融資估值,商湯科技或刷新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最大IPO紀錄。
而商湯科技正是國內知名的“AI四小龍”(依圖科技、商湯科技、云從科技、曠視科技)之一,AI四小龍主攻CV(computer vision),即計算機視覺技術,該技術可以使計算機及系統能夠從數字圖像、視頻及其他視覺輸入中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并根據該信息采取行動或提出建議。
近年來,AI四小龍都想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但過程卻一波三折。其中曠視科技2019年尋求在香港上市未果,2021年3月曠視科技轉戰科創板,目前仍在排隊狀態。而依圖科技也曾向科創板發起沖擊,后于2021年6月撤銷上市申請。此次屢屢被傳上市的商湯科技選擇了沖擊港股,有了其他AI企業的前車之鑒,商湯科技能否順利上市也引發了業界擔憂。
財務之“憂”——研發投入近70億 創辦以來還未真正盈利
據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軟件平臺的銷售,其中包括軟件許可、人工智能軟硬一體產品及相關服務。雖然在營收方面,商湯同期遠超AI四小龍中的其他三家,但是巨額虧損的情況也未能幸免。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起商湯科技的營收和毛利率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8年-2020年,商湯營收分別為18.53億元、30.26億元、34.4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6.5%、56.8%、70.6%,2021年上半年營收16.51億元,毛利率73.0%。
然而其研發開支和虧損數額令人乍舌,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8.48億、19.16億、24.53億及17.7億,三年半研發支出共計高達69.91億元。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虧損凈額分別為34.32億元、49.6億元、121.58億元及人民幣37.12億元,合計虧損242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人民幣2.20億元、10.37億元、8.78億元及7.26億元。
不容樂觀的是,商湯目前資產情況為凈負債。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凈負債為53.64億元、106.54億元、209.32億元、229.61億元。
業務之“憂”——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勝算幾何?
在“AI四小龍”中,商湯科技的“攤子”明顯鋪的很大。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已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布局,業務涵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物業、智慧通行、智慧文旅、智能汽車以及教育、醫療、遙感、廣電、商業、工業、金融等多個行業,并進軍芯片行業,可謂面面俱到。
其核心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分別為智慧醫療、智慧商業、智慧城市和智能汽車。目前商湯智慧商業與智慧城市在營收中占比較高,截至2021年上半年,智慧商業營收6.47億元占比39.2%,智慧城市營收7.86億元占比47.6%,智慧生活營收1.48億元,智能汽車營收7060萬元。
雖然目前智能汽車收入占比不高,但該領域的發展前景令人期待,商湯科技也對此寄予厚望。2016年,商湯科技推出了智能汽車應用平臺——絕影平臺(SenseAuto),由五個產品組成,即SenseAuto Pilot、SenseAuto Cabin、SenseAuto Empower、SenseAuto Robobus及SenseAuto Connect,提供全棧式的人工智能汽車服務。
中國科技新聞網在走訪商湯科技北京分部時體驗了商湯科技推出的智能汽車駕駛系統,據工作人員介紹,在進一步加強自動駕駛功能的過程中,及時監測駕駛人員的警醒程度至關重要,同時配備駕駛員監控系統(DMS)也是車企滿足法規要求的關鍵功能。商湯將SenseAuto Pilot中內含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連同SenseAuto Cabin中的DMS進行聯合設計,來確保駕駛人員的安全性。
此外,因為車艙智能化可極大提升駕乘體驗,所以諸多消費者在選車、購車時會對車艙情況格外注意。商湯SenseAuto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涵蓋SenseAutoCabin-D駕駛員感知系統、SenseAutoCabin-O座艙感知系統、SenseAuto Cabin-K智能進入等功能,并在智能車艙系統內使用了大量源自于商湯在其他業務條線的應用場景中開發的技術與產品,如智能手機和移動應用等,將不同業務線進行協同。圖:商湯智能駕駛系統 中國科技新聞網/攝
招股書中還介紹道,從2017年起,商湯科技已成為本田汽車的戰略合作伙伴,向本田提供與自動駕駛相關的AI技術。目前商湯在努力開發L4級自動駕駛技術,將其在感知智能方面的優勢轉換為全棧能力,包括涵蓋人工智能行車記錄儀、激光雷達及毫米波雷達的傳感器融合、車輛及行人行為預測、駕駛決策、規劃及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高精度定位等。
不難看出,雖然智能汽車在商湯科技四大業務中營收墊底,但商湯科技對其下足了功夫。因為智能汽車需要巨大的算力和存儲,自建這些能力對車企來說成本高昂且復雜,所以商湯科技的AIDC(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中心)也會為車企提供算力,同時這也意味著商湯科技研發投入的進一步增加。其招股書顯示,根據沙利文報告,商湯科技在ADAS、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車艙、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等方面與同行相比具有領先能力。
雖然商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其已經與30余家汽車公司合作,并已經獲選為50多個車型的供應商,但是面對阿波羅、地平線等人工智能技術公司和百度、小米等大興互聯網公司的夾擊,商湯科技想在智能汽車領域脫穎而出似乎稍顯困難。
那么,業務大而全的商湯科技能否做到廣而精呢?為何將業務布局的如此全面?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鵬向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現在許多人工智能企業都設置了許多應用場景,進行了多方位的布局,這實則是無奈之舉。人工智能企業確實應深耕垂直領域,但在目前的狀況下,無論是算法、模型還是數據,其實都具有“通用性”。如果人工智能企業想發展,想利用算法提供更好的服務,就需要大量研發投入,因為它是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
“在投入巨大的情況下,營收壓力激增,所以就不得不去拓展很多相關的應用場景,此外,為了開拓市場,人工智能企業需要‘廣撒網’,進行多點發力,避免市場被其他人工智能企業所瓜分。”王鵬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說道。
合規之“患”——數據安全問題或將面臨嚴監管
目前人工智能行業面臨的不僅僅是研發投入高、商業化難度大、落地難的問題,還面臨數據合規和數據倫理問題。以人臉識別和智能駕駛為例,二者都需要收集大量數據,繼而建構模型進行數據演練,提升算力。
商湯在招股說明書的“業務-數據隱私及個人信息保護”模塊中表示,其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及保護,已采取標準保護措施,包括保密分類、訪問控制、數據加密及脫敏,以防止未經授權訪問、泄露、不當使用或修改、損害或丟失數據及個人數據;已建立全面的個人資料管理系統,并制訂一系列技術標準及規范,以確保數據及個人資料于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安全。
商湯主要采取以下原則來應對數據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數據的授權存取及使用,獨立數據庫及安全服務器系統,全面的數據及個人資料安全及管理政策、定期審核及應急計劃。
在數據及個人資料安全及管理政策方面,商湯表示其已實施全面的雇員保密政策、數據使用審批程序及數據追蹤機制,以確保數據庫的安全性。
但是,未經同意采集用戶數據存在違法風險。我國《數據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將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不得進行大數據殺熟;不得向用戶強制推送個性化廣告;限制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等。
商湯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自己會受到有關隱私及數據保護的復雜及不斷發展的法律法規及政府政策的約束。實際或被指控無法遵守隱私及數據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府政策可能會損害其聲譽,阻止當前及潛在客戶使用其產品及服務,并可能使商湯科技遭受重大的法律、財務及運營不利后果。
招股書中還指出,附屬公司北京商湯于2019年10月遭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列入實體清單,此限制其購買或以其他方式取得若干商品、軟件及技術的能力,并可能對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不可忽視的是,倘若《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條例有變更,無疑會給人工智能企業帶來合規成本。
“內憂外患之下”,商湯科技的上市之路能否順利?王鵬預測表示,只要商湯科技控制好自己的走向,不要盲目擴張,未來向好。商湯科技可以在智能駕駛領域繼續探索,但是發展潛力不敢保證,因為目前競爭壓力較大,同時因為涉及到大量的道路實測和相關數據收集,存在一定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