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想集團“閃退”科創板IPO 其科創屬性遭質疑
- 2021年10月11日 來源:廣州日報
提要:10月8日晚間,據上交所官網消息,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聯想集團”)的上市審核狀態由“已受理”變為了“終止”。這距離上交所受理其申請(9月30日)僅9天時間,除去十一假期的時間,也就是經歷了一個交易日就宣布結束。
10月8日晚間,據上交所官網消息,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聯想集團”)的上市審核狀態由“已受理”變為了“終止”。這距離上交所受理其申請(9月30日)僅9天時間,除去十一假期的時間,也就是經歷了一個交易日就宣布結束。
10日晚,聯想集團公告稱,提交上市申請材料后,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后,公司決定撤回中國存托憑證于科創板上市及買賣的申請。聯想方面表示,集團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申請A股上市“一日游”
10月8日上交所公告披露,上交所于2021年9月30日依法受理聯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
公告稱,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和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了《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撤回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和《關于撤回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截至10月8日港交所收盤,聯想集團股價報8.810港元/股,下跌4.76%,市值1060.9億港元;聯想控股股價報15.820港元/股,下跌3.77%。據同花順顯示,今年3月底,聯想集團港股股價一度觸及11.360港元/股。
據了解,9月30日晚間,聯想集團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CDR,擬募集資金100億元。招股書申報稿顯示,聯想集團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聯席主承銷商為高盛證券和中信證券。
研發投入占比偏低
對于聯想集團終止科創板IPO,市場持有不同的觀點。然而,其研發投入占比低是業內質疑的地方。
招股書顯示,聯想在過去三年的累計營收超萬億元,其中2019財年、2020財年、2021財年營收分別為3423.83億元、3526.76億元、4116.2億元。
而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98%、3.27%和2.92%。據了解,2020年,科創板公司的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的中位數為9%。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分析稱,在中國互聯網市場,聯想始終不是一個以技術研發為最大推動力量的公司。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核心業務包括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兩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個人電腦、移動設備、數據中心設備及相關解決方案。
相比傳統PC,手機業務已成為國產硬件廠商必爭賽道。隨著“中華酷聯”以及“華米Ov”兩大格局的告別,聯想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并不明顯。
上述研究員指出,伴隨華為、小米等企業紛紛布局PC市場,聯想在主戰場上的競爭變得日趨激烈,給前者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資產負債率達九成
聯想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高,也一直被行業詬病。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和2021年3月31日,公司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86.34%、87.37%和90.50%。
公開資料顯示,聯想集團曾于1994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并于1995年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早在今年1月中旬,聯想集團向港交所提交公告,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可能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并向上交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隨后,中金公司對聯想集團在科創板上市進行輔導。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早前表示,此番回A股上市,主要基于:一方面,聯想業務的根扎在中國,一直期望在內地上市;另一方面,聯想和內地資本市場的連接不夠,希望借助科創板,和更廣大客戶、消費者建立連接和溝通。
公開資料指,聯想集團是一家提供筆記本電腦、一體機、臺式電腦、服務器、手機、平板電腦、打印機、投影機以及其他移動互聯、數碼、電腦等商品的數碼產品生產商,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兩大板塊。
今年4月,證監會修訂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相關內容明確,進一步強化了科創板姓“科”的定位,充分體現科技人才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