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 文旅產業作用逐步凸顯
- 2022年08月25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于蒙蒙
提要:饒權表示,根據疫情防控形勢,文化和旅游部動態調整文化和旅游場所的開放政策,并將跨省團隊旅游“熔斷”區域進一步精準到縣域,促進文化和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恢復。今年下半年以來,文化和旅游市場呈現出積極復蘇態勢。“文旅企業的韌性、文旅人的拼勁得到了充分彰顯。”
“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8月24日上午舉行,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在會上表示,文化和旅游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市場主體不斷壯大。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89億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別達到4.50%、4.56%。十年來,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3.6萬家增長到了6.5萬家,年營業收入從5.6萬億元增長到11.9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旅行社4.2萬家,A級景區1.4萬個,星級飯店8771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逐步凸顯。
成績斐然
市場機構和人員的數量增長側面印證了文旅市場的繁榮發展。截至2021年底,全國文化市場經營機構達19.1萬家,從業人員達151.14萬人。其中,文藝表演團體達1.6萬個,較2012年增長123.2%,全年演出場次達到232.5萬場,觀眾達到9.3億人次;網絡音樂市場規模達到626.9億元,是2012年的13.8倍;旅行社數量從2012年的2.5萬家增長至2021年的4.2萬家。
十年來,文旅市場的產品豐富度得到提升。“這十年來,鄉村旅游產品供給不斷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農民為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健全,鄉村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效益不斷凸顯。”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介紹,據測算,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量已超過30億人次。
紅色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勢頭不可小覷。近年,紅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長率超過11%。文化和旅游部十年來創新推出了671家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300多家省級以上旅游休閑街區,形成文化旅游、生態旅游、康養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滑雪度假等各種類型的休閑產品。
文旅產業與時俱進,5G、大數據、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數字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發展迅速,《大魚海棠》《舞上春》等一批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色的數字文化精品不斷涌現。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主管部門推動的多項改革舉措。
饒權強調,文化和旅游部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領域“放管服”改革,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開展“證照分離”改革等系列舉措,加快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文化和旅游市場活力得到有效釋放,市場主體加快轉型升級,市場體系更加繁榮有序。
具體來看,首先是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將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審批、涉外營業性演出活動審批等下放至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將港澳服務提供者在自貿試驗區投資設立旅行社的審批權限由省級下放到自貿試驗區,方便企業就近辦理相關手續,取消了臨時導游證核發等一批行政審批項目。
其次是全面優化審批服務。取消外商投資上網服務場所、娛樂場所、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等的限制。在自貿試驗區等區域內,對旅行社設立許可實行告知承諾。
最后是建立新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等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出臺旅游服務質量監管政策,發布《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規定》,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不合理低價游”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等,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向高品質和多樣化發展。針對在線旅游經營服務、旅游民宿、在線演出、劇本娛樂等新業態,文化和旅游部出臺了《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等政策,劃出紅線底線,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恢復態勢良好
不斷加大紓困政策力度,助力行業應對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及系列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業恢復發展的政策,同時持續推動減稅降費、穩崗就業等紓困政策在文化和旅游領域落細落實,增強文化和旅游企業的獲得感。
饒權表示,根據疫情防控形勢,文化和旅游部動態調整文化和旅游場所的開放政策,并將跨省團隊旅游“熔斷”區域進一步精準到縣域,促進文化和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恢復。今年下半年以來,文化和旅游市場呈現出積極復蘇態勢。“文旅企業的韌性、文旅人的拼勁得到了充分彰顯。”
政府部門的努力取得積極成效。7月國內旅游市場已開啟復蘇周期,云南省旅游訂單量環比增長216%,出游人次環比增長385%,出游人均消費環比增長43%;黃山累計接待游客超15萬人。酒店端數據也呈向好態勢。酒店數據巨頭STR統計數據顯示,7月24日-7月30日,中高端酒店入住率為65.4%,同比增加6.4個百分點,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為286元,同比增長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