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油去年凈利翻倍至526億元 直面油氣管網改革提升國際化程度
- 2019年03月22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中國石油發布2018年年報,去年凈利潤實現約526億元,同比增長約1.31倍,其中勘探與生產重回盈利主體,平均資產回報率提升。
3月21日,中國石油發布2018年年報,去年凈利潤實現約526億元,同比增長約1.31倍,其中勘探與生產重回盈利主體,平均資產回報率提升。
同日,中國石油在香港舉行業績發布會,公司高管介紹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控制相關業務虧損,并回應了最新油氣管網改革的影響。
業績顯示,中國石油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3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525.91億元,同比增長約1.31倍,基本每股收益0.29元;擬向股東派發0.09元(含稅)現金紅利。報告期內,公司單位油氣操作成本為12.31美元/桶,剔除匯率變動影響,操作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長4.6%,主要是由于本期動力、材料及人工成本等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分業務來看,勘探與生產板塊盈利強勁,實現經營利潤約735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約580億元,重回集團盈利主體地位;煉油與化工板塊實現經營利潤也同比增長約7%。
相比,銷售板塊受市場競爭激烈及第四季度油價下跌庫存減利等因素影響,去年銷售板塊經營虧損64.5億元,同比去年虧損減少。另外,去年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經營利潤255.15億元,同比增長了約六成,但在進口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數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銷售進口氣凈虧損249.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近10億元。
發布會現場,中國石油高管對于虧損業務進一步介紹,銷售板塊去年虧損主要是因為市場競爭、成品油五連降等因素,預計2019年銷售會逐漸好轉;另外,如果算上氣化、裝車、終端零售等成本,天然氣銷售增銷并沒有新增虧損。
下一步,中國石油將采取控虧措施,包括與中亞相關方談判,降低采購成本;優化資源結構,根據用氣結構進行差異化銷售,實現順價銷售;充分利用天然氣交易平臺,發現天然氣市場價值;優化夏冬季供給量比例,靈活安排現貨,購買的現貨實現靈活限售;擴大天然氣終端盈利,對沖部分虧損。
財務狀況來看,去年中國石油的平均資本回報率呈現顯著回升態勢,資產負債率和資本負債率均同比下降;現金流狀況良好,自由現金流持續為正。根據產能規劃,2019年,中國石油計劃油氣當量合計為1541.2百萬桶;原油加工量為1170.4百萬桶。
日前,中央深改委會議通過油氣管網改革方案,包括推動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要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這引發了市場對油氣行業市場機制的管網改革方向關注,各方預期“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組建將提速。據統計,中國石油在國內運營的油氣管道里程占全國的六成以上。
至于市場擔憂改革會對中國石油帶來“大拆分”,中國石油副總裁凌霄回應,改革如果按照市場化運作,相信中國石油不會吃虧;改革之后將會更加有利于油氣行業發展。目前下一步改革時間表、改革公司范圍還沒有明確,公司也尚不得知。但中國石油會積極參與國內油氣行業的改革發展。
凌霄表示,未來中國石油將會集中力量,加大油氣資源開發力度,夯實上游資源基礎,加快國產油氣生產步伐,同時積極推動進口資源多元化,努力降低進口資源成本,大力開拓市場,提高終端市場,創造效益。
就中美合作方面,侯啟軍介紹,美國作為能源輸出大國,與中國作為能源需求大國,兩者之間存在天然互補性和良好的合作前景,雙方合作能進一步改善貿易結構,是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的合理化選擇。目前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積極進展背景下,中國石油也計劃除了貿易外,籌劃高端化工品進口、技術合作以及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這些有望加強能源企業對話交流,深化合作,化解分歧。
去年3月中國石油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協議。公司高管表示,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已經實現跨越式發展,項目遍布幾十個國家和項目,這些大部分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以中亞、中東地區為主體,還有一部分在非洲,未來中國石油會加大力度實踐該倡議,推動參與海外優質資產的并購,擴大海外油氣產量在公司占比,提升國際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