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迪斯“仇人相見”,特斯拉挺進大眾“心臟”
- 2020年09月08日 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誰也沒想到,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德國之旅的最后一站,竟然是和他在歐洲的“死對頭”、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見面。
誰也沒想到,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德國之旅的最后一站,竟然是和他在歐洲的“死對頭”、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見面。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當地時間9月3日晚,在對德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考察、即將返回美國之前,馬斯克專門趕赴不倫瑞克的一個小機場,和迪斯會面約2個小時。在這段時間里,馬斯克不僅試駕了大眾的電動汽車ID.3,還查看了大眾計劃于今年年底推出的電動SUV產品ID.4的細節。
大眾集團相關發言人證實了迪斯與馬斯克會面,但拒絕做更多評論。到了會面的第二天,迪斯在社交平臺對馬斯克大加夸獎,他表示特斯拉的新工廠為德國帶來了“定義潮流、面向未來的汽車技術”,“特斯拉會在德國掀起一場競爭,顯著加速汽車這個成熟行業的轉型”。
贊賞的話未必不真心,但迪斯的心情想必也不輕松。馬斯克此番造訪德國,不僅視察了正在建造中的特斯拉柏林工廠,還和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會面,后者表示德國政府將通過任何必要的方式為特斯拉提供幫助,以便讓特斯拉柏林工廠盡快投入運營。
特斯拉像一把尖刀,直直地插進了大眾的“心臟”。作為上個世紀誕生于德國的老牌汽車霸主,大眾眼見著年輕的對手打到了家門口,自己的彈藥卻還未充足。
8月銷量同比暴漲457%,特斯拉在德國又能打了
柏林工廠是特斯拉在歐洲的第一座汽車制造工廠,預計2021年夏季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生產多達50萬輛汽車。彭博社指出,這座工廠將成為馬斯克向德國傳統汽車制造業發起進攻的“堡壘”。
在馬斯克德國行之前,特斯拉“敗走”歐洲的故事傳得沸沸揚揚。根據汽車數據供應商JATO的統計,今年7月歐洲電動汽車需求量同比增長高達131%;但特斯拉7月在歐洲的注冊量僅為1050輛,同比下滑76%。
很多人據此認為,“神擋殺神”的特斯拉終于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但反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德國交通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德國電動車銷量同比量增長221.5%,至16076輛。其中,特斯拉的銷量為2846輛,同比飆升了457%,也占據了德國近18%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雖然單月數據能說明的問題有限,但也從側面體現了特斯拉的韌性。
但此前在歐洲市場的失利,還是給了特斯拉壓力。“為了繼續提高旗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量,(特斯拉)將會推出更便宜的緊湊型掀背車,從傳統汽車制造商那里搶奪市場份額。”馬斯克近日表示。
特斯拉方面信息顯示,這款更便宜的新車型將基于Model 3打造,但定位要比Model 3低,同時這款車將主打歐洲市場,在特斯拉柏林工廠進行生產。根據外媒推測,特斯拉將把這款掀背車定位為入門級汽車,并且需要將其價格定在3.5萬歐元左右,才能吸引買家放棄大眾ID.3。
特斯拉官方目前并沒有公布新車的具體命名,只透露這款新車不遵循S/3/Y/X的命名規則,加上它的定位要低于Model 3,業界便以“Model 2”來指代新車的名字。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表示:“現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是,特斯拉的售價還不夠親民,需要繼續降價。我們認為,特斯拉只需要微薄的利潤,讓銷量增長最大化,從而讓車輛的售價更低。”
如此迫切地攫取市場份額,馬斯克有自己的盤算。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瘋漲,特斯拉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把豐田、大眾等等老對手遠遠地甩在身后。
但這也使得不少投資人士詬病特斯拉“市值虛高”。為了證明自己高估值的合理性,特斯拉需要賣出更多的車來獲得與股價匹配的收益。
根據《財富》雜志的分析,以25倍市盈率、9%凈利潤率計,特斯拉需要在2030年實現204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通過換算得知,假如10年后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總銷量為1000萬輛,特斯拉需要占領1/3以上的市場。
輪到大眾出牌了
特斯拉此前“敗走”歐洲,和補貼政策不無關系。Model 3如今在歐洲的起售價為4.96萬歐元,超過了歐洲各國的補貼范疇。
JATO Dynamics全球分析師菲利佩·穆諾茲表示:“電動汽車需求的上升與更廣泛的優惠和補貼密切相關,各品牌之間更激烈的競爭也在壓低價格。這意味著,相比能獲得更多補貼的車型,特斯拉的市場正在被蠶食。”但如果特斯拉也決定采取低價策略,補貼的門檻限制便不復存在。
壓力在大眾肩頭積攢。外敵已經攻進了城門,守城軍的子彈卻遲遲沒能上膛。
最大的問題就來自于馬斯克這次試駕的ID.3。這款寄托了集團電氣化決心的重磅產品,在量產交付階段遭遇了被稱作“絕對災難”的軟件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數百名試駕員每天報告近300個錯誤,超過1萬名技術人員不得不手動連接電腦以完成每輛車的軟件更新。
原定于2020年夏天交付的時間表,也被一再順延。直到9月,據國外媒體報道,首批限量版大眾ID.3終于抵達英國格里姆斯比港,并將在下個月開始交付。
ID.3深陷窘境,大眾祭出了“救火英雄”ID.4。未來汽車日報此前獲悉,大眾首款純電SUV ID.4將于9月23日正式亮相并開啟預訂。據大眾集團負責電動汽車的董事Thomas Ulbrich表示,中國工廠今年將率先開始生產ID.4,而歐洲和美國的生產將在德國茲威考的制造廠開始。
面對洶涌來襲的特斯拉,大眾不得不嚴陣以待。為了更好地生產電動汽車,大眾集團專門斥資70億美元研發了MEB電動車平臺,ID.3和ID.4都是大眾在該平臺打造。
家大業大的汽車巨頭,也很舍得砸錢。根據規劃,未來5年,大眾將投資6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06.26億元)用于電氣化、智能化轉型;到2029年,預計推出75款純電動車型,相當于每6個星期就有一款全新電動汽車推出。
馬斯克這次到訪德國時感慨稱,大眾汽車在電氣化方面做了許多事情。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蒂姆·羅科薩(Tim Rokossa)則分析稱,大眾可能會在2022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屆時它或將賣出超過100萬輛電動車。
戰斗還未結束,現在判斷誰會笑到最后還為時尚早。對于大眾來說,眼前的“危”能否轉變成未來的“機”,就看這次能出什么牌,對特斯拉造成何種級別的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