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板”難阻退市路 *ST華信讓投機者失望了
- 2019年08月14日 來源:新京報
提要:截至8月13日收盤,*ST華信提前預訂了“面值退市第三股”的席位。當日,*ST華信以跌停價0.70元/股報收,這也是該股連續17個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報收。
A股市場的問題不能簡單地一退了之,而應該從源頭上下手,既要治標,也要治本。
截至8月13日收盤,*ST華信提前預訂了“面值退市第三股”的席位。當日,*ST華信以跌停價0.70元/股報收,這也是該股連續17個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報收。按照*ST股5%的漲幅限制計算,未來3個交易日即便天天漲停,依次報收0.74元、0.78元、0.82元,股價仍然低于1元,無法擺脫“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而退市的命運,將繼中弘股份、雛鷹農牧之后,成為第三個因為股價低于面值而被強制退市的公司。
根據退市新規,2018年11月8日,深交所作出終止中弘股份股票上市的決定,中弘股份成為A股史上首家因股價連續低于面值而被強制終止上市的公司。2019年8月1日,*ST雛鷹股價報收0.69元/股,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正在等待深交所作出“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ST華信將在3個交易日后步其后塵,等待深交所的“宣判”。
實際上,8月12日的跌停,已經提前宣判了*ST華信的“死刑”,因為該股無法在剩余的4個交易日里站回1元面值之上,已經提前觸發“面值退市”的紅線,退市已經無可避免。雖然持有*ST華信股票的投資者不愿看到這樣的結果,但也沒有辦法,自己種下的苦果只能由自己來嘗。
從表面來看,上市公司似乎還在為留在A股做最后的努力。8月9日,公司還在發布《關于簽訂重組意向協議書的公告》,希望通過引入白衣騎士中州炭素來幫助公司解決債務危機問題,讓公司從退市邊緣掙脫出來。當天,該股股價直接從跌停變身漲停,以“天地板”的形式為投資者帶來了一絲“避免退市”的希望。
然而,8月12日的跌停,最終將投資者最后的希望徹底擊碎。*ST華信,最終還是讓8月9日“抄底”*ST華信的投機者們失望了。事實證明,8月9日的“天地板”只不過是一次垂死掙扎而已,沒能阻斷*ST華信的退市之路,“抄底者”最終成了“被套者”。至于*ST華信簽訂的重組意向協議書是真是假,早晚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但那些被忽悠進來的投機者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退市制度,將A股市場上的垃圾股掃地出門,確實有利于凈化A股市場投資環境,有利于優化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但對退市企業探究之后卻發現,退市股的形成以及退出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投資者警醒,也值得監管者反思。
以*ST華信為例,在4年多之前,該股股價一度達到44元,如今只剩下0.70元,甚至將面臨退市,投資者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華信股東戶數仍超過8.1萬戶。這些投資者,可能包括一些崇尚價值投資的長期投資者,可當上市公司的業績“變臉”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及時地逃離險境呢?再如8月9日,*ST華信上演“天地板”,不少投資者甚至追漲停買進該股,這些人明顯就是“賭重組”的投機者,遭股價“悶殺”自然是咎由自取,可這些人的行為卻發人深省,為什么明知風險很大還要往里沖呢?難道這么多年的風險教育都白做了?還是投機的利益誘惑太大了?
退市是應該的,但退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A股市場的問題不能簡單地一退了之,而應該從源頭上下手,既要治標,也要治本。以*ST華信為例,2017年年報涉嫌虛假記載并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是該公司業績“變臉”的重要轉折點,也是*ST華信走向退市之路的起點,難道相關責任人就不該對此負責嗎?正視并解決這些根本問題,才能讓退市制度更加完善,讓A股市場更加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