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再度擱淺之際,國臺酒業“銷售破百億”真假難辨,合作酒企疑點重重
- 2021年12月22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醬香型白酒的賽道上,“茅一其隨”的格局格外鮮明,不少酒企都曾計劃向醬香白酒第二股進軍,多年來折戟者不計其數,國臺酒業是最執著的一個。
醬香型白酒的賽道上,“茅一其隨”的格局格外鮮明,不少酒企都曾計劃向醬香白酒第二股進軍,多年來折戟者不計其數,國臺酒業是最執著的一個。
早在十年前,國臺酒業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就向外界宣布了上市計劃,隨后進行股權激勵和IPO股改等。
2019年10月,國臺酒業宣稱已進入輔導期,預計2020年4月申報IPO。但一年后,證監會官網顯示,國臺酒業于2021年6月2日終止審查IPO申請。
對此,國臺酒業方面表示這并非是終止IPO進程,而是計劃調整IPO材料再報。
但如今2021年步入尾聲,公司卻相繼爆出“高管性侵”、“企業經營異常”的負面消息,同時12月初,在官方未有任何正式發布的情況下,大量有關“國臺酒業銷售破百億”的說法不脛而走,國臺酒業有太多問題亟待解答。
01
自曝基酒產能不足
醬香型白酒門檻極高,一來基酒生產和儲存多年以上才能出廠,而要形成穩定的品質體系,要十年以上的周期,二來,醬香型白酒的產量提升需要時間,酒釀出來之后,還需多年的時間儲存,太快、太急的話,品質就會出現問題。
10月13日上午,國臺酒業舉辦了2022年度生產質量誓師大會暨2021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張春新在會上坦言:“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和難題,首先是供應緊張。我們正在千方百計地擴產增能,但供應緊張還會常態化存在。”
在2020年12月份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公司也曾表示:“出于優質醬香型白酒生產周期較長、基酒產能擴張投入大的特殊性,醬香型白酒企業短期內難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基酒產量和儲量。”
在今年年初,國臺酒業收購了海航懷酒酒業有限公司,此后于11月3日,國臺酒業與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茅源酒業有限公司(下稱茅源酒業),進行合作協議簽約。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聲稱未來茅源酒業規劃產能將達到1.5萬噸。
02
合作酒企疑點重重
然而,被國臺酒業“相中”的這兩家酒企的質地卻一言難盡。
據了解,2011年海航系花費7.8億拿下懷酒60%股權,但經過8年時間培育,懷酒的業績乏善可陳,自2018年起海航酒廠就逐步停產。
在國臺酒業啟動并購后,懷酒于2019年11月6日開工復產,整個2019年,海航懷酒營收為1782.75萬元,但凈利潤僅為-5195.63萬元。
至于茅源酒業,該公司身上的疑點就更多了。
公開資料顯示,茅源酒業及公司實控人余方開于今年10月13日被仁懷市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066.24萬元。而國臺酒業在一個月后便于該公司達成合作。
此外,根據公開報道,2019年徽酒集團正式全資收購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茅源酒業有限公司。
報道還稱,高爐家徽酒集團董事長林勁峰,高爐家徽酒集團執行董事梁德惠,高爐家徽酒集團總經理吳軍與茅源酒業董事長余方開、總經理余波等雙方企業重要負責人均出席簽約儀式。
那么,在2019年被徽酒集團收購的茅源酒業,為何在今年繞過了徽酒集團和國臺酒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呢?目前還是未解之謎。
此外,根據天眼查顯示,今年有一樁涉及徽酒集團和茅源酒業之間的借款合同糾紛官司,后者作為被告,此案于5月14日在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但相關細節并未掛網。
奇怪的是,如果2019年徽酒集團對茅源酒業完成了全資收購,那么這樁本該是一家人卻變成對壘的官司因何產生?而國臺酒業此次與茅源酒業的合作當中,為何不見徽酒集團的身影?茅源酒業及其實控人余方開身上的涉訴風險,國臺酒業是否有所考量?
03
百億營收真假難辨
12月2日,國臺酒業發布通知稱,2021年國臺國標酒銷售配額已全部執行完畢。
國臺銷售有限公司已向各經銷商,各分公司、大區/辦事處發布停貨通知:經公司研究決定,即日起,停止國臺國標酒的發貨。
此則消息一出,網上開始流傳,不約而同地表示:“這預示著國臺百億銷售目標已經完成。”
深水財經社想破腦袋也想不通這種判斷從何而來,因為國臺酒業官方并未發布任何能夠證明公司銷售破百億的文字表述或者圖片證明,甚至一張像樣的宣傳海報也沒有。
雖然在國臺酒業官網微信公眾號上10月13日發布的文章中,曾經提到“今年以來,國臺酒業高歌猛進......即將實現百億銷售”的表述,但該公眾號進入12月份以來發布有四篇品宣文章,卻對銷售破百億只字未提。
實際上,國臺酒業最近一次官方披露的業績數據還是在招股書中,2018年-2020年,國臺酒業分別實現總營收11.77億元、18.88億元以及40.05億元,2020年營收同比暴增113.07%;歸母凈利潤則分別為2.47億元、4.11億元和8.18億元,2020年凈利潤同比近翻倍。
而若在2021年實現營收破百億,談何容易。
對于酒企來說,年底這個時間段很重要,因為白酒行業在春節的出貨量一般占全年的30%左右,這個階段對酒企的意義很大。
深水財經社斗膽猜測一下,是不是有這樣一種可能,公司在12月初通過媒體放出銷售破百億的風箏,擴大知名度的同時進行品牌營銷,從而在2021年最后的12月來一場增收“急行軍”?
04
證監會“47問”何時解?
營收激增的相干問題,在2020年11月證監會披露對國臺酒業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也有體現。
在證監會這超過15000萬字的問題中,共47大問題,每個問題還涵蓋數條分支問題,僅“營收增長”方面,就對近10處細節進行詢問。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國臺酒業分別實現營收5.73億元、11.76億元、18.88億元,其中,持股經銷商分別貢獻營收2.82億元、6.29億元、6.91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57.40%、55.70%、38.04%;分別實現凈利潤0.71億元、2.47億元、3.74億元。
而對此,證監會要求國臺酒業按高端產品及中高端產品的細分產品補充披露報告期產能、產量、銷量、產能利用率、產銷率,說明各細分產品采取以銷定產與安全庫存生產的比例。
并結合產品訂單、備貨情況、機器設備使用與閑置情況、生產周期、委外加工及收入確認原則量化說明報告期內各期同一類別產品產量、產能利用率、產銷率波動的原因及合理性等等。
要求很長,問的很細,涉及的數據很多,囊括了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真實過程,反映出了監管核心要求是“求真”,因為成績單的總分可以亂寫,但把每一道題的分數累加,就可以看出真假。
這樣求真的“試題”,在證監會給國臺酒業的反饋文件中,有47個大問題和近130個小問。但國臺酒業至今未對此作修正或者回應。
也難怪國臺酒業遲遲無法做出回復,這個“摸底考試”太容易榨出水分了。
深水財經社認為,產能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尤其對于醬香型酒企來說,自身若沒有優秀基酒儲存,單純依靠收購是很難保證品質的。
而對外收購也同樣是一項技術活,粗心之下很容易踩雷,國臺酒業曾說過要千方百計擴產增能,但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公司的上市之路走的顫顫巍巍,還是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