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潯興股份實控人被捕 高杠桿收購浮虧逾八成
- 2019年08月20日 來源:時代周報
提要:8月12日,這家被稱為“拉鏈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原董事長王立軍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重慶公安局實施逮捕。
潯興股份在三年內送走了第二位新主,這一次是以逮捕的方式。
8月12日,這家被稱為“拉鏈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原董事長王立軍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重慶公安局實施逮捕。
8月6日,潯興股份公告稱,王立軍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職務,但當時并未交代辭職的具體原因。
從入主之初的風光無限,到如今的鋃鐺入獄,潯興股份實控人王立軍的被捕,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10億本金撬動25億生意
現年47歲的王立軍公開信息寥寥,其曾就職于中國建設銀行唐山分行,而他是如何從一個金融從業者轉變成資本獵手的經歷,仍然是個謎。
2016年11月,王立軍通過其控制的天津匯澤豐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澤豐”),以25億元的高溢價受讓了潯興股份8950萬股的25%股權。交易完成后,匯澤豐成為潯興股份新的控股股東。
匯澤豐受讓潯興股份控制權的每股定價高達27.93元,溢價率為120%。這個價格是潯興股份自上市后從未到達的高度。轉讓完成后,潯興股份一度沖到22元,但隨后股價一路走跌。
上述25億元資金來自于杠桿資金。2016年11月14日,匯澤豐與祺佑投資、農業銀行唐山開平支行簽訂《一般委托貸款合同》,由祺佑投資向匯澤豐提供25億元委托貸款用以受讓潯興股份25%股權,年利率4.5%,借期為4年。
天眼查顯示,祺佑投資是由匯澤豐與農銀創新(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京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農銀國際(珠海橫琴)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合資成立,匯澤豐以有限合伙人向祺佑投資出資10億元,持有39.98%的股份。
這意味著,除去匯澤豐出資的10億元,其杠桿資金有15億元。也就是說,王立軍出了10億元的本金,撬動了25億元的生意,杠桿率高達250%。
這類高杠桿收購,意味著買主需承擔資金成本和股價下跌的雙重壓力。匯澤豐在此后便陷入了困境。
據2018年9月公告,潯興股份的股價,跌破控股股東匯澤豐質押平倉線,存在平倉風險。匯澤豐所持的8950萬股,于2016年12月全部質押給祺佑投資。
截至2019年8月19日,潯興股份收盤報價為4.82元/股。若以當初27.93元/股的收購價計算,至今匯澤豐的賬面浮虧金額高達20.68億元,浮虧幅度達82.73%。
10億元進軍跨境電商陷泥潭
入主潯興股份后,王立軍開啟豪賭,目標指向原新三板公司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價之鏈”)。
2017年7月,潯興股份推出重大資產購買方案,即以現金10.1399億元的對價收購價之鏈65%的股權。此次收購形成合并商譽7.48億元。
當時價之鏈交易方承諾,2017―2019年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1億元、1.6億元、2.5億元。若3年累計凈利潤低于5.1億元,業績承諾方需向上市公司支付現金補償。交易后,王立軍擔任價之鏈董事長。
資料顯示,價之鏈以跨境出口電商(B2C)為核心業務,主要通過亞馬遜、eBay、阿里巴巴速賣通等平臺,將產品銷往歐美國家。
彼時一個客觀背景是,2015年國務院在杭州設立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次年又批準在12個城市設立綜試區,隨著政策紅利釋放,跨境電商成為風口,資本多有追捧。
不過,被予以厚望的價之鏈并未給潯興股份帶來收益,反而帶來了一地雞毛。
價之鏈2017年凈利潤9686.96萬元,未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凈利潤更斷崖式下降至-7589.42萬元,所承諾的業績已不可能實現。
8月18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向記者分析:“上市公司想借跨境電商轉型,帶來更多利好,價之鏈也想擁抱資本,本來是很正常的發展邏輯。但資本是逐利的,最后雙方反目關鍵因素在于價之鏈業績未達預期。”
2018年10月,潯興股份終于坐不住了,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仲裁請求價之鏈相關負責人支付業績補償款10億余元。而目前價之鏈原股東甘情操、朱玲夫妻已攜幼子避居海外。
2018年年報顯示,潯興股份對價之鏈收購計提了7.48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導致公司2018年凈利潤虧損6.49億元,這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潯興股份營業收入為3.57億元,較上年5.34億元同期減少33.1%。歸屬于去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743.7萬元,同期減少3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