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頭擔當 實干篤行 聚焦伊利以奶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 2022年10月14日 來源: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十年間,伊利集團牢牢把握新時期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涌現新進展與新作為,閃耀世界舞臺;也勇擔龍頭乳企重任,在擎旗引領奶業振興的同時,以產業優勢賦能鄉村全面發展。
從剛剛踏入“全球乳業二十強”,到如今位居全球乳業五強,連續九年蟬聯亞洲乳業第一;從營業總收入不到420億元,到如今實現營業總收入突破1100億元、率先成為亞洲首個跨千億乳企……這兩組數據背后,折射的是伊利集團在全球乳業市場中的立足成長與創新升級,也展現出中國乳業的蓬勃生機與發展巨變。
十年間,伊利集團牢牢把握新時期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涌現新進展與新作為,閃耀世界舞臺;也勇擔龍頭乳企重任,在擎旗引領奶業振興的同時,以產業優勢賦能鄉村全面發展。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多家央黨媒聚焦伊利集團以奶業振興為抓手,助力鄉村振興,從多個視角反映伊利幫助農牧民分享產業利潤效益,帶動農牧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實干篤行,彰顯赤子之心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刊發的《胸懷“國之大者”,奮進振興之路——伊利集團黨委以非公黨建助推鄉村振興紀實》中介紹到,多年以來,伊利始終以“黨建引領、產業帶動、協同發展、共享健康”為方針,將高質量的黨建工作融入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有效助推各類鄉村經濟主體理念轉變、管理提升、質量躍遷,邁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
從2019年開始,伊利集團黨委以“基層黨建共建”為切入點,組織10個黨支部與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10個村黨支部簽署結對幫扶,通過采取“貧困戶+村集體(合作社)+收購企業”的模式,簽訂收購協議,對符合品質要求的青貯按照比市場價每噸高2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截至目前,土默特左旗的10個共建村累計創收超6000余萬元。像這樣“龍頭企業+黨政機關+產業鏈合作伙伴+鄉村”的“1+1+1+N產業鏈黨建興農”聯合體,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巴彥淖爾和寧夏吳忠等地還有13個,聯結鄉村近40個,輻射農民近3萬人。
圖片說明:伊利集團在黨建結對村收購青貯
正如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寫到:“面對鄉村振興的新考題,伊利堅持‘實干’,堅決扛起奶業振興的大旗,把助推鄉村振興作為必須肩負的社會責任,在實踐中探索非公黨建聯通‘三農’、龍頭企業貫穿帶動、產業反哺鄉村建設的示范引領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奶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示范引領之路”。
因地制宜,譜奏田野之歌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報道,黨建是伊利融入鄉村的制勝法寶。在人民網看來,產業鏈壯大,強鏈是關鍵——初級農產品價值有限,通過加強與不同經營主體的合作,打造農創品牌效應,可以提升產業鏈的附加價值。
人民網在《因地制宜精準發力 奶業振興助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報道中介紹到,伊利探索農產品和企業品牌合作模式的新路徑,為各地農產業打造品牌效應形成有效助推。伊利針對色香味俱全的遼寧丹東草莓,和旗下創意十足、口感極佳的安慕希AMX酸奶,融合打造丹東草莓酸奶生產鏈。經過生產加工、精美包裝,草莓變成了草莓口味酸奶,既提升了草莓產業的附加值,還豐富了產品品類、滿足多元消費需求。除了AMX丹東草莓,伊利還相繼推出AMX新疆哈密瓜、AMX攀枝花芒果、AMX徐聞菠蘿……利用品牌特有優勢、因地制宜,伊利將這些初級農產品變成了價值更高的商品,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的最終生產價值,也推動了地方經濟打造區域名片。
而近十年來,肉蛋奶魚資源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這與規模化的生產水平密切相關。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大型紀錄片《挑起我們的金扁擔》中,牧歌悠揚,田野歡騰。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家奶牛牧場,通過擠奶轉盤,只需七分鐘便可以完成八十頭奶牛的擠奶工作;而距此不遠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在建成后將成為以生態為基底、健康產業為核心,高新技術產業、綠色智能產業帶動產城融合的“乳業硅谷”。
截圖來源:央視紀錄片《挑起我們的金扁擔》
《挑起我們的金扁擔》里說到:“今天的中國,乳制品生產的規模和效率,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作為乳業龍頭,上游連接奶農與牧場,下游連接億萬消費者,伊利正在通過不斷提升乳業機械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為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幫助農牧民挑起產業現代化的“金扁擔”。
產業驅動,奮進振興之路
奶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黑龍江、河南、山東、河北、寧夏、陜西、甘肅等地,伊利著力打造多個現代化奶業集群,將奶業振興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構建起“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鄉村產業新模式。這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更密切了龍頭企業與農牧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
人民網的報道中提及,伊利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建設“巴彥淖爾市·伊利集團高端有機乳產品業集群樣板項目”。2019年,以此為契機,伊利與當地的和平村黨支部共同推動,組建了巴彥淖爾市首家眾籌模式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村黨支部+合作社+村民+正常脫貧戶”的眾籌模式,為村民提供100余個勞動就業崗位,崗位月收入能達到5000元以上。同時,合作社為正常脫貧戶雙倍分紅,對低收入村民每年給予1500元以上的無股分紅。2021年,和平村實現分紅640萬元。
圖片說明:巴彥淖爾眾誠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全景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刊文中寫到,“產業是伊利助力鄉村的關鍵一招”。人民網則寫到伊利“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奶業振興助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黨建聯結作用的充分發揮,資源渠道的深化拓展,推動農場、牧場、工廠、市場“四場”聯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互促,以“奶業”為核心的鄉村產業新模式不斷釋放紅利,帶動鄉村的全面發展。
回顧近十年歷程,伊利在發展企業、引領行業、服務社會上厚積薄發;在為國家分憂、為民生擔責上始終穩步前行。面對助推鄉村振興的考題,伊利立足于鄉村,扎根于鄉村,成績單越來越長,“分數”也不斷更新、愈發亮眼,“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勝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財富。”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如是說。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伊利,懷揣對奶業振興的赤子之心,譜奏起鄉村發展的田野歡歌,攜全產業鏈之力,正在與廣大農牧民一道,沿著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開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