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英中國總裁陸堅對話職業發展導師高山:展望2020,領英致力為每位職場人傳遞價值
- 2020年01月15日 來源:廠商供稿
提要:歲末年初,往往是職場人進行自我年終總結、憧憬新年有更多機會發生的節點。2020年到來,更多職場人也在思考如何主動應對變化的職場環境與新興機會。如何把握職業發展主動權、經營個人職業品牌,最終“讓機會找到自己”,成為了對于普通職場人而言愈發有益的命題。
歲末年初,往往是職場人進行自我年終總結、憧憬新年有更多機會發生的節點。2020年到來,更多職場人也在思考如何主動應對變化的職場環境與新興機會。如何把握職業發展主動權、經營個人職業品牌,最終“讓機會找到自己”,成為了對于普通職場人而言愈發有益的命題。
近期,在《高訪》第七期活動上,領英中國總裁陸堅受邀與MBA Bible金牌職業發展導師高山深度對話,結合對中國職場人和職場社交平臺的觀察,進一步挖掘領英對本地職場人的價值,共同探討領英如何通過戰略和產品升級,助力職場人尋找職業發展的最佳路徑。
以下是對話節選
關于領英的價值:幫助職場人經營個人職業品牌,做好職業規劃
高山:我的工作是幫助MBA學生和職場精英做職業規劃,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領英。學生獲得面試機會時,我會讓學生在領英上查看面試官的資料、幫助自己做面試的準備,這是非常常見的領英使用場景。除此之外,與其他找工作的平臺相比,領英還有什么功能可以提供給C端的會員?領英對于職場人的真正價值在哪里?
陸堅:領英可以讓每個會員收獲價值,建立職場關系和人脈,規劃自己的職場發展路徑,比如在領英上發表并獲得對職場問題的見解,還有領英計劃開發的導師、學習、技能測評等功能。在職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能為職場人提供價值,幫助職場人連接機會,是領英的終極目標。
2006年,我作為普通用戶成為領英會員,當時我離開了大公司開始自己創業,除了原來公司同事還認識了許多行業專家,這些過去積累的人脈和職場關系對創業而言非常重要。當時有一位朋友推薦了領英,于是我加入會員并與自己關系鏈里的七十多個人進行了聯系,這是我使用領英的最初場景,也是領英作為產品最早帶給大家的功能。在初始時,領英扮演著自動更新的名片夾角色,當聯系人換工作時領英會主動通知。這個功能正是我當時期待的,我離開了以前的公司,希望能維持這些人脈關系。
在創業時,我們還有一個需求是人才。小公司招人很難,當時我經常在領英上搜索競爭公司,發站內信挖人。但現在至少在美國,領英已經不是一個個人找工作的平臺了。在中國,大家對領英可能還存在誤解,很多人認為領英跟智聯、51 Job差不多,會在需要找工作的時候上領英搜工作崗位、遞簡歷,差異可能只是領英的高端職位更多。其實不然,領英的角色更類似朋友圈,所有聯系人的動態、轉發的文章、點過的贊都公開可見。另外,領英的發現功能非常實用,當使用微信時,如果不是你的聯系人,你無法看到他們發的內容;而在領英,如果你的聯系人為他的聯系人點贊了,這條動態也會出現在你的信息流里,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行業信息。
總體來說,在領英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流,這個信息流基于個人關系鏈產生,圍繞著職場和你關注的人,展現他們的動態和行業動態,匯集了各種各樣的信息。而所有你在領英上的公開行為都是在經營你的個人職業品牌。如果打開領英,你只是帶著非常直接的目的“找工作”,那么領英的價值其實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但經營個人職業品牌是一個“慢工夫”,需要慢慢積累才能產生更大價值。
高山:以前有學校找我做導師的時候,我會提出一個要求:課程大綱中必須有我個人認為在職業規劃中學生需要的內容。我把職業規劃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學生如何職業規劃;第二段教學生怎么寫一份好的簡歷;第三段教學生怎樣成功面試。多年實戰經驗表明,這三部分內容學生必須要知道。領英是否可以提供一個專欄內容,給學生展現實戰指導?
陸堅:在領英上,會員大部分信息流里出現的內容,不是領英自己去生產和分發的內容,也就是說,內容不是領英生產給會員的,而是會員自己認識的人發布在上面的。領英平臺上有許多“influencer”,也就是“有影響力的人”,比如比爾?蓋茨和李開復,他們作為有影響力的角色會在領英上發布個人內容。領英還有“KOL”意見領袖和“COL”(Community Opinion Leader)社區意見領袖,是在社區或行業里非常有經驗、有影響力的人,例如某個公司的HRD。這些COL在領英平臺上發聲的時候,從情感上會員會覺得與他們更加親近。
陸堅:我其實特別好奇,剛才您提到學校里有專門做職業規劃的專業。高老師是如何教學生做職業規劃的?
高山:我剛走上MBA講臺的時候,并不是教職業規劃,而是教市場和品牌推廣。過去我在美國和中國一直從事廣告行業,在職場上有接近四十年的工作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扮演過兩個角色:作為公司的高管,我需要面試別人;作為找工作的候選人,我會被很多獵頭找到、然后去面試。當我作為高管在辦公室面試對方時,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樣的人,因為我是公司的決策者。當被面試的時候,我也非常清楚對方想要什么樣的人。正是因為我有這兩個角色的豐富經驗,我才能做好職業導師、得到更多學生的信任。
陸堅: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開始,每個職場人的職業生涯其實很長,而在每個階段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剛開始,職場人可能更需要硬技能,比如程序員首先要會編程;而職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比如要晉升經理時,軟技能就顯得更重要,例如怎么管理團隊。職業發展再進一步時會需要更多領導力,領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但其實包括很多部分,能反映出資深和初級職場人之間的差別。所有這些技能或能力都不是學校能夠教會我們的,而是到職場上、在職業發展到某個階段時,基于自己的需求去學習的新技能,或者在不知不覺中做了新的工作、往上成長時學會的。
關于領英中國戰略升級及2020年展望
高山:如果說,現在的領英不是一個典型的獵頭平臺,更不是一個找工作的平臺,那么領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
陸堅: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在中國市場學到了很多。國內社交產品競爭非常激烈,比如微信,它的強大優勢在于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網絡效益,我們認識的人都在微信上,所以在微信上傳播、推廣的成本相對較低。一個產品在微信上拉新很容易,能不能繼續存活是產品本身的較量,關鍵在于有沒有為用戶提供價值。
如果我們在中國做一款純粹的社交產品,“把同類人連接在一起”這個理念不足以把用戶吸引過來,因為幾乎所有的連接都存在于微信上,包括職場和非職場的場景。領英需要在“連接”之外做出與微信差異化的功能、或者比微信做得好的功能,才有可能把人群吸引過來。所以領英中國不是以人的連接作為主要價值,更多是為中國的職場人提供一個一站式職業發展平臺。每個人在職業發展的每個階段會有不同需求,從需要導師引導、想要學習新的技能、需要對自己的技能進行測評,到最終想要找工作,這些需求體現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以領英在中國的策略是努力在社交平臺上把職業發展做到最好。
高山:2020年,領英有哪些推廣方面的戰略性規劃,能夠讓更多職場人知道這個平臺能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帶來巨大價值?
陸堅:在2020年,領英首先想要擴大整個用戶基數。具體方式我們仍然在考慮,第一步不應該是大規模營銷,因為社交產品本身該具備 “病毒傳播”的特點,而病毒傳播的根基是擁有很強的用戶價值。進行自我反省后,領英認為建立個人職業品牌、公開職業檔案,還不是中國職場人普遍接受的文化或習慣。這說明我們的產品還不夠接地氣,或者還缺乏一些本土職場人更需要的功能。
領英的愿景是為全球30億勞動力中的每一位創造經濟機會,而中國至少擁有這其中1/4的勞動力。在過去一年里,我們想逐步打造一個能為中國職場人提供更多價值的本土化產品,實現中國2.0戰略升級。圍繞整個職業發展的過程,推出職場人所需要的各種功能,無論是導師、課程,還是技能測評,逐步完善“一站式職業發展平臺”的產品。在具備足夠的產品功能時,我們才會慢慢加入更多的營銷手段。2020年,我們絕對期待:第一,領英有更多產品功能上線;第二,以用戶為主,傳遞更多產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