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振信心,凝聚共識,智能汽車發展系統框架形成
- 2020年02月28日 來源:中國企業電子商務網
提要:“《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極大地提振了智能汽車行業的信心。”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汽車工作委員會主任王羽看來,智能汽車在2016-2019年的四年間經歷了雛形萌芽、快速發展、階段成果、發展寒冬的一輪春夏秋冬的冷暖更替后,在2020年初進入調整期,行業發展陷入階段性的困境。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極大地提振了智能汽車行業的信心。”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汽車工作委員會主任王羽看來,智能汽車在2016-2019年的四年間經歷了雛形萌芽、快速發展、階段成果、發展寒冬的一輪春夏秋冬的冷暖更替后,在2020年初進入調整期,行業發展陷入階段性的困境。尤其是當這種調整和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的下行壓力、行業整體不景氣疊加的背景下,加之資本熱情退卻,智能汽車從業者有些無所適從。此次11部委聯合發布《戰略》,明確了智能汽車的發展方向,提出科學理性的發展目標,智能汽車作為建設汽車強國的一項國家戰略在各部委層面得到重視,將極大的提振行業發展信心,智能汽車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11部委聯合發布,還可看作是在國家層面的各主管部門形成了智能汽車發展的共識。“過去智能汽車發展的比較混亂,僅從名稱上就可見爭論,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車聯網、車路協同……各種說法不一,也可以說是概念的不清晰、發展對象不明確。通過《戰略》相對明晰了這些問題,而且在國家主管部門層面形成共識,智能汽車將高度融合汽車、交通、通訊等各行業協同發展。”王羽認為,過去智能汽車涉及的各領域,“本我”思想非常嚴重,每個領域都想以“我”為主,由“我”引領,這種思想之下各自為政,步調很難統一。但智能汽車作為一個跨越多個領域的集成產業,需要各部門統一步調協同起來才能形成合力,真正向前推進。雖然去年以來,涉及智能汽車的各個行業都在實際發展中意識到這一問題,逐漸探索共識,但還未能形成完全的共識,此次以《戰略》的形式形成共識,將為智能汽車在意識層面掃清了發展障礙。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智能汽車涉及面比較廣,不僅跨行業多,而且影響的社會層面廣。《戰略》中20項任務,涉及到智能汽車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了智能汽車的生態體系,將更好指導行業發展。“此次《戰略》的提法比較全面,既突出了車輛,同時又兼顧交通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還包含了通信設施、網絡安全、共享出行、法律保障等,圍繞智能汽車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個閉環的生態。”王羽表示。產業生態閉環的形成,將有助于智能汽車立體化、全方位的系統發展。
在《戰略》的指導下,提振信心、達成共識、構建生態是三大主要變化,基于這三大變化,智能汽車生態鏈上的各個角色,尤其是企業將能更好的根據《戰略》找準自身定位,在包容開放的環境中,立足主業,突出主體,更好參與市場競爭。“各領域的企業都可以在開放的智能汽車生態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干什么,告別過去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找不到發展重點的弊端。”王羽強調,智能汽車帶來的新生態和社會出行大變革,不是誰替代汽車,也不是汽車代替了誰,而是全生態有機統一的發展。在這種高度共識下,智能汽車才能行程融合的力量更好發展。
尤其是地方政府,作為智能汽車先導區的主要推動者和行業發展推進主體,可以在《戰略》指導下找準地方產業定位,在全國一盤棋的統籌規劃中結合地方特色制定地方發展戰略,打造有區別的智能汽車先導區。“地方對智能汽車的熱情很高,但落實到具體管理部門,受限于管理水平、專業程度和國際視野的局限,很難對地方發展智能汽車有清晰的認識,他們可以依據《戰略》中的20項框架體系,結合實際情況的指導地方政府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王羽如是說。
需要注意的是,《戰略》僅是國家層面的一個整體規劃,在接下來的具體落實過程中,王羽認為,還需要包括地方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等所有參與主體都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客觀認識、科學評價。智能汽車在技術、產品、產業到底處于什么樣的水平需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認識不清智能汽車全部的“自身”,便無從去談下一步的路怎么走。二是實事求是、尊重規律。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行業全員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尊重規律的制定措施以及按照規律辦事,任何違背規律的“拔苗助長”或“無所作為”都將帶來非常大的損失。應該充分認識到智能汽車主要是兩種產品形態,即以人駕駛為主體,不斷提升運行效率和降低安全隱患的產品,和以系統駕駛為主體,高效率、高安全的產品。目前產業化還應以人駕駛為主體的產品為主,以系統駕駛為主體的產品還處于科學探索、研究和試驗階段。第三方面是上下一心、攜手共進。智能汽車是一個生態構建的系統工程,生態構建的過程中需要所有局部環節和整體有機統一,這樣才能成為健康可持續的生態,生態構建中的主管領導、行業服務人員、科研工作者、企業工作人員只有上下齊心,做好“劇”中演員,才能共同上演好智能汽車這部時代大戲。四是解放思想、包容并舉。智能汽車生態中都需要打破“本我”思想,汽車、通信、交通、城建等多個行業要做好鉚合結構件,互相包容并舉,才能構建穩固的產業和推進產業共同發展。智能汽車是時代賦予人類出行變革的契機,也是一次全人類科技大變革、大應用的爆發點,智能汽車生態鏈上的各參與主體都應把握時勢和浪潮,客觀認識自我,科學評價階段,以實事求是、開放包容的態度,尊重規律,強調實踐,按照“科技研究-科技成果-技術產品-產品標準化-產業化”的思路,齊心協力、攜手并進,推動智能汽車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王羽最后說。
作者:王羽,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政策法規與標準研究、戰略發展與產業研究、智能汽車與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與信息安全等工作,承擔著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汽車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駕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無人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專業工作,在國際上學術會議上發表了《Research on Intelligent Vehicle Index and Evaluation Method》等代表論文,主持開展了《汽車智能化指數及評價方法研究》、《汽車智能化、自動化、基礎功能測試評價研究》、《汽車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圖》、《非道路車輛無人駕駛技術與標準研究》等課題研究。牽頭推進了《世界智能駕駛測試評價方法和競賽規則研究》、《中國智能汽車實踐性驗證平臺研究》,依托該研究形成多個智能汽車比賽規則和技術規范,作為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創始人,承擔第一屆執行委員會主任,第二屆和第三屆秘書長,打造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中國國際智能汽車大賽等科技實踐驗證平臺,有效的促進了智能汽車科技探索發展和構建了智能汽車實踐測試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