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喜冷怕熱,科學采暖守護健康
- 2020年03月04日 來源: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呼吸道病毒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有自身適應環境和特點,并且不同的病毒適宜生存的溫度范圍也不一樣。病毒區別于細菌,它離開人體后,是無法長時間存活的。
呼吸道病毒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有自身適應環境和特點,并且不同的病毒適宜生存的溫度范圍也不一樣。病毒區別于細菌,它離開人體后,是無法長時間存活的。
溫度主要影響病毒的生存時間,不會影響其傳染能力。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達到一定溫度且超過相應的時間才能消滅病毒。目前普遍認為,低溫會使呼吸道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延長,容易導致其傳播。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陰冷、潮濕、比較臟、光滑的物體表面存活時間更長。
新冠病毒與SARS同屬人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超過85%。要推測溫度對新冠病毒的影響,不妨先復盤一下當年的SARS。
根據WHO公布的發病和死亡數據,在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期間,我國發病5328例,死亡349例,而新加坡總發病率只有251例,死亡33例,熱帶國家幾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疫情。之后的研究也發現,氣溫較低時,SARS的發病率是氣溫較高時的18倍。這一結果與SARS病毒的特征是相符的。
專家解讀:
對于新冠病毒傳播方式,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指出,研究發現,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它可以存活數天。“比如在溫度20度、濕度40%的環境中,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存活達到五天。”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陳煥春也表示,“病毒的特性是喜冷怕熱,從病毒性疾病發病的規律來看,從頭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病毒性疾病高發期。”
在做好嚴格隔離的基礎上,隨著氣溫回暖,新冠肺炎的確可能終止流行。
從疾病防控角度來講,寒潮、低溫等氣候變化,對疫情防控總體來說是不利的。傳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顯著影響,氣候變化是自然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對低溫寒潮天氣,我們可以怎么做?
加強自我防護
1.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更易感病毒。
2.少外出,我們要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理狀態,增強自身體質和免疫力。
3.要做好通風,低溫極端天氣,房間容易處于密閉狀態,此時要特別要注意做好房間定時、定點通風。室內通風可改成多次、短時間通風,通風時避免寒風侵入人體。
科學采暖
空調是最普遍的采暖系統之一,然而如果使用不當,空調很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工具。而石墨烯地暖供暖系統屬于低溫遠紅外輻射,均勻散熱,溫暖無風感,減少了空氣中有害病菌的蔓延。跟傳統地暖相比,石墨烯地暖還具備節能高效、安全環保、智能溫控、健康理療、壽命長久、后期免維護等優異性能,可滿足疫情等特殊時期采暖的舒適性和安全要求。
做好采暖是保證冬季健康生活的第一步,疫情防控期間,科學采暖,提升人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抵抗病毒侵害,保護您和家人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