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組織推介丨北京知誠社會組織眾扶發展促進會
- 2020年04月13日 來源:中國名企排行網
提要: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加速器作為市級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服務平臺,通過推介優秀社會組織及其案例,為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多樣化服務,促進社會組織間的交流與融合,增進社會組織間的了解,發揮平臺積極作用。
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加速器作為市級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服務平臺,通過推介優秀社會組織及其案例,為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多樣化服務,促進社會組織間的交流與融合,增進社會組織間的了解,發揮平臺積極作用。為加強全市社會組織交流與信息共享,共度疫情,搭建社會組織互動平臺,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加速器將會在官方公眾平臺推介全市各類優秀社會組織,歡迎各社會組織積極投稿,讓更多的小伙伴發現你。
社會組織推介第一期
—知誠會推行“三融合”理念,踐行“服務型黨組織”創建
北京知誠社會組織眾扶發展促進會(下稱知誠會)于2015年2月11日成立,作為平臺型機構,在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的全程指導關懷下,遵循“黨建三融合 內外雙績效 服務一體系”的工作思路,專注為社會組織和民營企業兩大群體營造“黨建引領 創新培育 服務發展”的良好生態。先后榮獲全國“四好”商會、社會好人榜單位、北京市非公經濟領域黨建示范單位、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北京市社會領域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知誠會主要的業務范圍:在社會服務領域開展課題研究;信息服務平臺與專家庫建設;組織評估;人才培養;業務培訓;會議會展;對外交流;咨詢服務;承辦委托;編輯專刊。
堅持初心使命,找準時代“立足點”
知誠會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團統戰、社會組織、社區治理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和中辦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精神,根據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分別創設黨建與會務融合的“256工作法”、黨建與業務融合的“11246工作法”、黨建與服務融合的“2+3+N工作法”,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成為服務人民群眾的體系優勢、資源優勢,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果。
堅持屬性認知,找準融合“契合點”
知誠會通過實踐認為,新時代我國社會團體具有“政治性、服務性、群眾性”三大核心屬性。其中:
“政治性”,一方面要求社會團體要堅決擁護黨的領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承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服務會員橋梁和紐帶的政治使命;一方面賦予社會團體發揮“統”的功能,通過把黨的組織優勢和社會團體的服務優勢轉化為團結行業、區域“關鍵少數”或“代表人士”的機制優勢。
“服務性”,決定了社會團體的業務形態和服務導向。其應通過政策解讀、建言獻策、知識普及、合作促進、資源整合、標準制定、成果轉化和國際交流等手段,既要助力會員的健康成長,又要聚焦地方及行業的創新發展。這就意味著,屬地社會團體在橫向上更應關注地方的環境營造和公共服務供給;行業社會團體在縱向上更傾向基礎研究和成果的轉化推廣。
“群眾性”,主要體現了會員發起或參與社會團體的自愿性和依法治理、經營發展的自主性,這也就是同時具備“行政性”和“市場性”的“社會屬性”;此外,其還要求社會團體在經營發展的同時,積極動員會員參與行業自律、公益慈善和社區治理,在更廣大的群體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堅持目標導向,找準創新“著力點”
知誠會認為,社會團體黨建的本質從根本目標來看,一方面是從上至下的抓牢本領域的“關鍵少數”和“代表人士”,把握政治方向;一方面是從下至上的“密切聯系群眾”,鞏固黨在屬地區域或行業領域的執政基礎。
社會團體自身的特點并不是社會團體黨建的特點。社會團體的群體性、自治性、法治性與經濟組織、中介組織沒有明顯區別。社會團體一方面要通過體制內外力量的統合和整合,配合黨委政府做好聯系會員的橋梁和紐帶,持續增進會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社會團體要團結引領更多的會員,服務黨委政府、行業產業、企業居民,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新時代社會團體的宗旨目標必須與黨的初衷使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社會團體黨建需要體系化設計和更高的政治站位。社會團體要把服務各級屬地黨委和所在行業黨委作為重要工作內容,要清楚為黨委政府分什么憂?解什么難?增什么色?然后,再將信任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服務黨委政府、行業產業和企業居民的資源優勢。通過黨的建設,社會團體要能夠做到、做成基層組織、任職黨員、社會團體負責人做不到、完不成的事情。這樣才能進一步彰顯社會團體黨建的魅力所在。
堅持服務發展,找準作為“基本點”
知誠會黨支部自2016年成立以來,每周秘書處例會開設“黨課一刻鐘”,現已經堅持154期;提出“向國家領導人學心胸學格局,向政策文件學戰略學服務,爭做優秀好黨員”的活動。堅持換位思考、交心座談,協會的戰略規劃、創新舉措很多都是源自“黨課一刻鐘”帶來的先進思想。
知誠會通過講政策、給便利、強技能、注資源、推先進“5”種手段,讓在職黨員能夠勝任協會和會員的政策法規解讀員、創新發展參謀員、規章制度執行員、員工管理指導員、行政事務交通員、交流合作聯絡員“6”種角色。“256工作法”推行四年以來,黨支部合計解讀167項政策法規,為協會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101條被采納53條,黨員全部零違規,參與員工心理疏導和糾紛調解27次,13項便利清單響應944次,促成交流合作36次。
知誠會吃透通過“大黨建”實現“兩個全覆蓋”這“1”個根本要求;抓牢全部由自主擇業退役軍官組成的“1”支黨建指導員隊伍;遵循黨建與業務融合,指導與發展相結合的“2”條工作主線;著重提升黨建指導員組織建設、業務學習、創新發展和資源帶入“4”種能力;梳理出建班子、定制度、摸底數、交朋友、送服務、重反饋的非公黨建指導“6”步流程。“11246工作法”推行兩年來,總計入戶指導2457次,集中教育培訓13次,組織業務交流和資源對接各9次,指導新成立28家基層黨組織(其中獨立黨組織25家,聯合黨組織3家)。
知誠會結合北京疏整促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部署,結合會員出現的新趨勢、新情況、新問題,牽住會員單位轉型升級謀發展這個“牛鼻子”,堅持黨建與業務和服務“2”個融合的工作理念;然后依托運維的多個平臺優勢,向會員黨組織發放黨務資源共享、運營能力提升、智慧信息工具“3”種服務包,通過發放服務需求調查問卷征集“N”個針對性需求,通過個案工坊的方式提供精準服務。在“2+3+N工作法”近一年的時間里,向所屬基層黨組織和同級行業黨委共計發放295個服務包;征集出63個服務需求,實施346次個案咨詢;組織書記與負責人面對面懇談會和集中教育培訓各4次;組織主題黨日活動2次;全程參與北京營商環境優化的全過程,每年被各級黨政部門采納的政策建議皆在20篇左右。
本期的社會組織推介到這里就結束啦,請大家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并填寫社會組織推介模板,發送至chairong@gongyifuwu.org郵箱,與更多的小伙伴分享你的組織。
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創新加速項目)
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成立于2010年,在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支持下,委托北京公益服務發展促進會運營大望路辦公區,致力于為北京市范圍內發展期社會組織,提供能力建設、培育督導、資源對接、宣傳推廣等專業綜合支持型服務,助力首都社會組織創新加速發展!
北京公益服務發展促進會
北京公益服務發展促進會成立于2000年,由北京市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實踐及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發起,并于2012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為5A級社會組織,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質,并認定為慈善組織。主要業務為專業培訓、專題調研、評估與咨詢服務、接受捐贈等,現已發展成為專業性公益文化傳播和公益服務機構。曾獲得第九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楷模獎、北京市社會組織公益服務品牌銀獎、北京市社會組織系統先進集體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