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途金寶講述風口下的互聯網醫療
- 2020年04月20日 來源:京廣商訊網
提要:新冠疫情作為一次黑天鵝事件,卻促進了醫療、教育等部分行業的在線化進程,很多粉絲朋友致電資訊盈途金寶分析師,詢問這次互聯網醫療逆勢發展的想關問題,因為新冠疫情下宅家隔離、醫療資源緊張,讓患者們不得不選擇在線醫療服務。盈途金寶的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余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調動醫生10萬余名,超過400萬人次在線上咨詢。
新冠疫情作為一次黑天鵝事件,卻促進了醫療、教育等部分行業的在線化進程,很多粉絲朋友致電資訊盈途金寶分析師,詢問這次互聯網醫療逆勢發展的想關問題,因為新冠疫情下宅家隔離、醫療資源緊張,讓患者們不得不選擇在線醫療服務。盈途金寶的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余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調動醫生10萬余名,超過400萬人次在線上咨詢。
一方面患者開始養成在線問診的習慣,另一方面政策管控也有望進一步放開。一個月內衛健委連發三次關于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意見,發出了行業利好信號。
國家衛健委于2月3日和2月6日分別發布了《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和《關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的獨特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疾病和慢性病的復診和藥品配送服務。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此外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探索推進定點零售藥店配藥直接結算,創新配送方式,減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
那互聯網醫療的春天要來了嗎?盈途金寶著名分析師溫鵬華持謹慎態度,他表示疫情會不會是互聯網醫療的轉折點,很難說。對于互聯網醫療來說,現階段各家都還處于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雖然有政策利好的一面,但是離整個行業根本性爆發式的增長,還相去甚遠。理由主要有三點:技術尚未突破;政策有待松綁;醫療仍是低頻。
互聯網醫療主要可細分為在線醫療、健康管理、醫療資訊、醫藥服務等4個領域,其中在線醫療占據移動醫療大部分市場份額,根據相關報道顯示,我國2019年在線醫療市場規模為680億元,預計2020年接近1000億元,并且保守估計在2026年將突破2000億元。
醫療行業算是擁抱“互聯網+”比較晚的行業,互聯網醫療發展多年,雖然增長可觀,但至今滲透率仍然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業屬性決定了,目前“互聯網+”對于醫療行業的效率提升幫助并不大?;ヂ摼W變革給企業增加的勢能取決于,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企業滿足客戶需求的效率。例如電商相較于傳統零售,在多快省方面顯著有提升;保潔、維修、房屋租售、招聘求職等生活服務通過線上平臺化,大幅降低了買賣雙方交易成本。
搭建一個在線醫療平臺,集聚患者,通過分發流量盈利,聽起來很美,實際上卻有幾個核心障礙。首先,互聯網平臺不掌握醫生資源,信任問題難以解決,醫療作為一個高卷入度決策的品類,患者的信任門檻很高。醫療服務的用戶核心需求不是便利性和可得性,患者對療效或者說醫療水平的重視程度遠高于其它因素。其次,診療無法脫離線下,在線醫療解決不了核心需求。醫療服務的核心交付就是治療,無法脫離線下,不經過檢查,醫生無法進行診斷和開具處方,線上更無法實現打針、手術等侵入性治療。最后,邊際成本并不隨著規模增長而遞減。平臺的規模效應之所以能成立,前提是邊際成本隨著規模增長而下降。但醫療的供給是稀缺資源,醫生的培養周期決定了資源供給在短期內無法迅速增長。
醫療服務是高度個性化的,無法做到像知識付費那樣實現一對多,醫生在線接診的患者有明確的上限,患者規模每突破一定數量,就要增加醫生,邊際成本反而是增加的。在線醫療平臺面臨的這些困境,解決方案都離不開與線下,想要有更好的服務質量、更高的滿意度,就需要依托實體醫院,整合線下醫療資源,切入醫療核心場景,打通醫生、患者和醫療機構三端。
盈途金寶了解到眾多互聯網醫療平臺也探索了線上與線下不同的結合模式,從目前的運營方式來看,互聯網醫療模式分為共建合營模式和自建自營模式兩種。
1.共建合營模式是第三方機構與醫療機構或區域衛健委共同建設和運營互聯網醫院或區域醫療互聯網平臺。
2.自建自營模式是指醫療機構或者區域衛健委托醫療IT公司建設軟件平臺并提供系統運維服務,自身負責平臺的業務開展。
大型醫院自建的優勢在于,允許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之后,實體醫院原先因線上無法報銷而導致留存率低的現象得到解決,且傳統醫院本身就具有區域性的影響力。疫情期間,各地在盤活、整合已有互聯網診療資源、加速審批新的資源方面,收獲頗多。實體醫院線上化進度并不快。為醫院提供線上解決方案的卓健科技創始人尉建鋒表示,目前和卓健合作的醫院已經達350個。但是,目前接入了簡單線上問診的醫院占比在10%左右;真正的醫療資源轉移到線上的不到2%;能對患者進行全程管理的,“可能1%都不到”。
除了較早開始進行互聯網醫療探索的省份如廣東、山東和寧夏,其它省市也在疫情推動下出臺鼓勵措施。以往第三方服務平臺很難切入醫療核心的診療行為,隨著線上復診和配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主體將逐漸從互聯網平臺向醫院為主體的醫療機構轉移。由于目前互聯網醫療只能接受復診,醫療機構更容易在線上把初診病人管理起來,特別是對于以日間手術為主或幾乎不進行侵入性治療的婦兒科室,可以借助互聯網工具更好地進行診后隨訪。線下初診+線上復診和隨訪,可以較大程度地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醫療機構服務更多病患。
同時,以本地化為主的醫療服務需要持續擴大服務半徑以吸引更多病人,互聯網工具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
如果借助醫聯體和醫共體的連接模式,醫院通過互聯網將觸角直接伸向周邊社區衛生機構,這將擴大其輻射能力,更快速高效的從基層虹吸病人。
互聯網醫療能更好地解決慢病人群的開藥問題,這使得醫院藥房的作用凸顯了出來。因為處方是從醫院流出,醫院自身又有能力完成從處方開具到對處方的審核、調配與核對,再到藥品配送的全鏈條服務。電子處方的監管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院滿足合規的可能性更高,監管能力也更強。
當然,與純粹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依靠藥品作為主營不同,藥品利益本身不是醫院拓展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目標。線下醫療機構需要持續并加大獲取病人,以對沖未來單個病人收入下降所引發的營收全面下滑。門診和入院數量是未來醫院競爭的核心目標。
因此,盡管互聯網醫療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但盈途金寶相信醫療機構的線上化動力會越來越強,自建互聯網醫院的模式具有較大潛力,互聯網醫療若想不止步于在疫情期間曇花一現的繁榮,其核心在于促成醫療機構、醫生、互聯網公司等多方聯動的發展環境,形成完整且規范的醫療服務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