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億并購夏進乳業,新乳業緣何重倉西北?
- 2020年05月07日 來源: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狹路相逢勇者勝,疫情之下消費行業遭遇挫折,但這并不會阻擋一個全力突破自身紀錄企業的步伐。根據新乳業2019年年報,營業收入約為56.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14%,若并入夏進乳業同期15億元左右的年銷售額,即越過70億元營收關口。
林辰/文
低溫巴氏奶乃至整個乳業的市場爭奪重點,早已不限于一二線大城市和終端產品的比拼,西北陜甘寧地區所代表的消費潛力和更具性價比優勢的奶源,正成為乳企們競相掘金之地。
5月5日,新乳業發布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宣布擬以17.11億元收購西北區域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的全部股份。這是其在一年之內入股現代牧業、福建澳牛后的第三次并購。
如果說,前兩次并購分別著眼于上游奶源和華南市場,此次收購夏進乳業,則可算“一箭雙雕”——后者在寧夏近5成的市場份額以及穩固的牧場資源,將給新乳業的西北布局提供完整的產業直通賽道,而這條賽道上的節點,則將包括又一家年營收百億全國化乳企的誕生。
潛力西北:低溫奶市場尚待挖掘
相較于競爭近乎飽和的一二線城市,西北的乳制品市場相對簡單。據財經網產經了解,陜西市場規模大、增速快、但乳品消費水平較低。甘肅市場對基礎乳制品仍有大量需求。其中,該省低溫奶去年的增速為8%,陜西的低溫奶增速則高達16%。此外,擁有優質奶源地的寧夏,其低溫奶市場也有待開發。
而作為出手方的新乳業,自西南為起點,通過一系列并購,已成為擁有 37 家控股子公司、15 座乳制品加工廠,12 個自有牧場的區域性乳企。其多年來整合的13家品牌包括“華西”“雪蘭”“雙峰”“白帝”“琴牌”等區域優勢品牌,以及成功扭虧為盈的“南山”“三牧”。因此,在完成華東、華南、華中、華北的布局后,對想要轉型成全國化乳企的新乳業而言,與西南大本營相鄰的西北市場,自然成為這片拼圖終將補全的地方。
此次的并購標的夏進乳業,則是當之無愧的西北乳業龍頭。這家成立于1992年的企業,自身約一半的收入來自寧夏,在寧夏的市占率則超過50%。除此之外,市場也囊括陜西、甘肅等西北省份以及長江以北主要城市,擁有400多家穩定經銷商,年收入達15億,利潤超過1億元,在西北地區擁有優秀口碑和深厚的地緣品牌優勢。
“低溫巴氏奶的品牌塑造力有歷史傳承性,且具有強烈的地域性。這與常溫奶的無限擴張不同。”乳業分析師宋亮向財經網產經談到。這既是新乳業意圖打造城市型乳企聯合艦隊的緣由之一,也是夏進得新乳業“青眼”的原因。
據公告披露,目前夏進乳業年銷售約為15億規模,利潤超過1億元,凈利率達到8.1%,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且現金流方面表現健康,資金儲備充足,近年來一直增長穩健——其母公司寰美乳業2017年、2018年、2019年前11個月的營收分別為13.66億元、14.84億元、13.81億元,占同期上市公司營收比重3成左右。
另據披露,截至評估基準日2019年11月30日,標的公司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價值為17.11億元左右,評估增值13.3億元,增值率348.18%。
“考慮到夏進乳業自身實力、增長前景以及與新乳業的協同互補,此次收購估值合理,較二級市場估值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有行業分析人士如此表示道,“且新乳業此次收購采取的60%以自有及自籌資金支付、40%以可轉債募集資金支付方式,也有利于降低籌資成本,進一步優化資本運營。”
“天選”西北:龍頭乳企競相布局奶源基地
但新乳業看重的不止是夏進在西北終端市場近30年的終端渠道積累,其背后的優質牧業資源,則是一家區域性乳企向全國性乳企轉型的命門。畢竟,低溫巴氏奶和高端酸奶必須用生牛乳為原料,且對奶源品質要求很高。而在“今年上游奶價可能會出現不小的波動,對下游企業的成本會造成不小影響的背景下。新乳業想做全國化乳企,首先就要保證奶源的穩定供應。”宋亮如此表示。
身處寧夏的夏進乳業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宋亮看來,“寧夏產區的奶定位特殊,一是用當地生牛乳生產的酸奶有獨特的奶香味。二是其價格一般比內蒙奶更便宜,包括政府層面給予企業在土地審批和稅收減免上很多利好政策。”
的確,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地處北緯38-45度,海拔高1100-1300米,每年擁有3000小時的充足光照,晝夜溫差大,黃河穿境而過,形成了天然黃金養殖帶。而西北正成為乳制品行業的投資熱土。
據財經網產經了解,2018年9月,陜西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實施意見》。再次強調了陜西作為全國奶業大省和重要奶源基地,奶牛存欄量、牛奶產量、乳制品產量、人均消費量等均位居全國前列的優勢。
今年4月底,伊利與陜西省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于1993年建廠、2009年和2011年先后建立兩座現代化生產加工基地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在陜西的投資開發力度,打造產業集群,適時投資建設規模化養殖牧場、智能化生產加工基地以及現代化飼料加工廠等產業項目。
另一個乳企巨頭通過投資帶動當地產業的案例,則是蒙牛集團(靈武)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百億集群項目。據悉,作為寧夏產區的核心——寧夏靈武市自2018年開始,在白土崗鄉規劃建設3萬畝現代養殖示范基地,吸引寧夏農墾等55家規模養殖企業入駐,已有35家建成投產,累計吸引社會投資超過10億元,預計2022年奶牛存欄可達15萬頭,日產鮮奶3000噸。
事實上,新乳業也早已對西北有所布局,早前開工建設的寧夏海原、甘肅永昌牧場預計今年10月完工。此次并購的夏進,不僅與當地優質牧場和園區建立了深入長期合作,還建設了寧夏規模最大的萬頭現代化養殖牧場。初步估算,在聯合夏進乳業的牧場資源和此前入股的現代牧業后,新乳業日產優質奶源有望達到2000-3000噸,正式形成新乳業優質奶源的“南北呼應”。
結語
狹路相逢勇者勝,疫情之下消費行業遭遇挫折,但這并不會阻擋一個全力突破自身紀錄企業的步伐。根據新乳業2019年年報,營業收入約為56.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14%,若并入夏進乳業同期15億元左右的年銷售額,即越過70億元營收關口。
而結合當前需求端對健康概念的追捧,尤其是(高端)低溫巴氏奶的認知度在各大品牌的教育下不斷攀升,可以想象,于存量和增量同步發力基礎之上,將“鮮戰略”作為發展主題的新乳業,有望在年內實現沖擊百億營收的目標。
從偏居西南一隅,到沿長江一線東進擴張、陸續布局華中、華東,延伸至華北、東南,再到北上并購夏進,重倉西北乳企龍頭布局黃河流域市場。支撐新乳業一路攻城略地的,與其說是資本之力,不如說是對“鮮戰略”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