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康他分享23個兒童感統訓練方法集合,總有一款適合你
- 2023年02月10日 來源:互聯網
提要: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繩;
1、用腳尖向前行3米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米的路程。
難度設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離;B 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
幫助給予:
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她的雙手;
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
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
2、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米
訓練要求:讓兒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
難度設置:
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徒手走;
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讓其嘗試持球并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
幫助給予:
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后,給予身體指導。
3、雙手接住從1米遠彈來的中型球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米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
距離設短一點,并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
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
距離逐漸增大,盡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可換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后再換成中型球。
4、跑向滾動著的球,把球向前踢
訓練目的:動作企畫能力、方向感。
訓練要求: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難度設置:
A先用中型球練習,孩子的技巧熟練后再用小型球練習;
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并示意孩子踢球。
C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著他/她的身體,一手(或腳)推動他/她的右腳。
5、雙腳被提起時,可用雙手向前走路
訓練目的: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兒童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成人則在兒童身后握其雙足足踝,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
難度設置:
A 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
B 鼓勵兒童向前走1-2步;
C 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幫助給予:
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
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
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
6、能連續拍球3次而球不彈走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
A 只拍1次;
B 拍2-3次;
幫助給予:
訓練者拍一下,等球彈起后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
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盡量彈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
7、能在20厘米寬,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
難度設置:
A 只走一半的距離;
B 走完全程;
C 單手持物走;
D 雙手持物走。
幫助給予:
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只手給予扶持;
只在需要時給予扶持。
8、能用腳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鐘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
難度設置:
A 開始時讓孩子扶著墻壁或椅背站立;
B 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
幫助給予:
可以在墻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掛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
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
9、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來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難度設置:
A 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于操作;
B 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
C 改用乒乓球嘗試;
D 按照預設距離訓練。
幫助給予:
為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游戲;
孩子的技巧熟練后,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
10、做5次前滾翻
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
難度設置:
A 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
B 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盡量保持直線。
幫助給予:
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并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
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11、轉椅游戲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難度設置:
A開始時為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
B孩子習慣后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身體控制重心,并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
12、能來回滾動身體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
A 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
B 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
幫助給予:
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
只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
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
13、做一連串手部和腿部動作時能保持平衡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難度設置:
A 選擇簡單一點的動作;
B 選擇較為復雜的動作,包括彈跳、跳躍等動作。
幫助給予: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時才給予扶持;
在孩子前后方均鋪上墊子,孩子跌倒后鼓勵他/她自己起來繼續練習。
14、能學青蛙跳20厘米的距離10次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后指導孩子模仿。
難度設置:
A 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
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辦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
C 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
幫助給予:
身體協助;
每一難度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都要及時給予身體或口頭上的指導,重復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參與的興趣。
15、單腳原地跳
16、在10厘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厘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
難度設置:
A 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
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盡量不要走出界外。
幫助給予:
訓練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腳下的線條,又要注意前方的路;
訓練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導孩子走,但不給予身體協助;
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
17、能跳過5厘米高的繩
18、踏小三輪車轉彎避開障礙物
19、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
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
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后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
B 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
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
20、雙腳一齊從最后一級樓梯跳下。
21、雙腳原地跳。
22、自己上、下小三輪車。
23、雙腳輪流跨過15厘米高的繩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
幫助給予:
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繩;
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
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