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劍:結合真實歷史背景,辨析人物時代價值
- 2024年10月14日 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近日舉辦的河南大學“近現代中國研究院”系列學術活動中,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劍為河南大學文學院師生帶來了題為《愛是一種文學塑造嗎——林庚白與張璧情感分析報告》的講座,以鮮明的觀點與詳盡的考據再次論證了這一觀點。
從《史記》到四大名著,從《暴風驟雨》到《紅旗譜》,中華文明傳承千年,在文學史的浩瀚長河中,縱觀能夠真實反應時代背景的經典作品,無不是與歷史上的詳實史料緊密結合。在近日舉辦的河南大學“近現代中國研究院”系列學術活動中,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劍為河南大學文學院師生帶來了題為《愛是一種文學塑造嗎——林庚白與張璧情感分析報告》的講座,以鮮明的觀點與詳盡的考據再次論證了這一觀點。
張劍教授選擇林庚白這樣一位被文學史“忽略”的“大人物”作為研究中心,探討基于男權中心主義提出的“女性有無真相”的問題。他講座的主要內容從“為愛造影:低首平生獨此花、對影生情:夢非有實卻生情、因情成文:情真有觸盡詩材、史耶文耶:我與此花同不朽”四個方面具體展開。
張劍教授指出,他借助新發現的林庚白日記手稿、張璧書信,結合相關史料,對林庚白與張璧兩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重作分析,不是為了挖名人隱私和八卦獵奇,更多是為了盡量還原一段真實歷史,為因材料遮蔽導致失聲的弱勢女性講幾句話。在為因材料被遮蔽導致失聲的弱勢女性講幾句話的時候,張劍還就以下四個問題做了深入講解:蘊含了現代性的愛情不朽論是對傳統三不朽的有效補充,這種不朽之愛如何被作家塑造,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書寫方式?林庚白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現代社會常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現象,如何適當借助精神分析理論,討論作家自我形象塑造及心理人格等問題?林庚白稿本日記大膽裸露之程度,古今罕見,如何看待和利用此類隱私性很強的日記?如何認識林庚白這種另類人物的時代價值?
最后,張劍教授強調,從事近現代文學研究的碩博士研究生,可通過“日記”進入歷史現場,增強自己的歷史感,從而使研究更加深入、判斷更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