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手IPO之后需要發掘新賽道
- 2021年02月18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2月5日,快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首日即高開近200%,截至收盤,報300港元/股。
2月5日,快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首日即高開近200%,截至收盤,報300港元/股。其最新總市值時百度的3倍多,是京東2倍多,成為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公司,僅次于騰訊、阿里、美團和拼多多。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快手本次創下港股史上申購人數最多的IPO紀錄,投資者搶破頭,打新場面極為瘋狂。對于資本市場,這是見怪不怪的又一個造富神話。創始人宿華、程一笑身家千億,其背后豪華的股東陣營,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紅杉資本、淡馬錫、五源資本觥籌交錯,舉杯致敬新一輪投資成功變現。但對于快手自身和廣大吃瓜受眾來說,可能又是另外一種意境。
從成立到上市,快手一共用了10年時間,成長為日活超過3億的短視頻平臺。但對目前仍處于戰略性虧損階段的快手來說,上市是新開端,也掀開一種更高階,更“殘酷”的新篇章。因為當前快手的核心收入組成還是來自直播打賞,占比超半壁江山,隨著近期監管不斷加碼對直播行業的監管,毫無疑問將對快手的直播業務帶來較大影響,此前的辛巴事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同時,暫不論老對手抖音的如影隨形,直播電商的競爭也越來越烈,不僅前有“龐然大物”微信在視頻號上的發力,近期已開啟直播功能,傳統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新潮如B站、小紅書等平臺均已加入直播帶貨陣營。快手如果發掘不出新賽道,不要說股民,光背后的各大資本方股東就不會答應。不過正如快手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宿華在上市演講當中所提及的那樣,當無數的人和內容連接在一起之后,逐漸展現出多元而真實的社會,他們之間相互作用,構建起一個有很強生命力和演化能力的生態。在這個生態里,不斷涌現出新的商業模式,重構商業系統和行業結構。直播業務、視頻電商業務就是這樣一點點長出來。快手在直播之外,應該還會找到好故事。
而對于非投資者的普通快手用戶來說,相比較快手上市與否,可能更關心兩個內容,一是自己是否能繼續被看見?二是自己是否能接著掙錢?快手的十年,也是視頻這一表達方式被更多的國人接受和喜愛的十年。視頻可以突破文字表達短板,也打破文憑高低界限,以往“一舉成名天下知”需要長篇大作,現在視頻里可能只需一句“奧利給”,視頻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表達、有機會被看見。“那些原來沉默的大多數,可以不沉默;那些原來普通的人,可以不普通;那些原來平凡的事物,就不再平凡”(快手CEO宿華)。創作者獲得了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同時,也從中順帶獲得了物質回報,從而更進一步促進了創作。僅在快手一家平臺,就有超過2000萬人在平臺上獲得了收入,獲益者涵蓋從一線城市到偏遠地區的個體、群體、行業、機構。畢竟,誰能想到,快手光來自洛陽的日活用戶就有140萬,平均每5個洛陽人中就有一位快手活躍用戶。因此,正如順豐上市讓快遞員敲鐘,快手上市現場,邀請了六位用戶來敲鑼。
快手本身是工程師文化(崇尚專業、技術至上)非常鮮明的互聯網公司,而直播平臺和主播的發展,卻是要在集博大與博雅于一體的東方文化情境之下。平臺要將引導培育積極的文化特質,和順應中國客戶的個性特點和群體習慣結合,快手做到了,做得還不錯。這必須要仰仗其服務用戶的初心——打造一個最有溫度最值得信任的社區。平臺將來怎么走,會走多遠,也要看用戶的活躍度與創造力。視頻平臺構建不同的階層,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且都有上升到更高階層的可能性。給用戶帶來價值,這才是平臺有價值的根本。
從這個角度來說,快手IPO只是其追求夢想的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