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置業千億過坎:業績增速放緩 現金流連續3年為負
- 2019年10月31日 來源:斑馬消費
提要:貴陽美的置業廣場項目付出8條人命的代價,美的置業仍不會放緩腳步?;蛟S真能如其所愿。今年前9個月,公司已完成合約銷售額708億元,距離目標不到300億元。
貴陽美的置業廣場項目付出8條人命的代價,美的置業仍不會放緩腳步。
這家白電大王何享健身后的房企,早在2017年就立下2020年突破千億的雄心。今年上半年,這一目標被提前至2019年。
或許真能如其所愿。今年前9個月,公司已完成合約銷售額708億元,距離目標不到300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與碧桂園同出自順德北滘鎮,美的置業在過去4年里,押注二三四線城市,是公司短時期內崛起的關鍵。尤其踩準2016年前后二三線城市爆發行情,成為業內黑馬。
和眾多依靠高周轉的房企一樣,在融資收緊、樓市調控以及市場環境多重壓力下,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已雙雙出現放緩趨勢。
業績增速大幅放緩
發生在貴陽市觀山湖區的美的置業廣場坍塌事故,是美的置業全國性擴張以來,發生最慘烈的一次事故。公司迅速拿出補救措施全面排查隱患,加強工程和工地管理,決意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但這終究是公司千億征途中的一個“坎”。
記者注意到,貴陽所在西南市場只是美的置業擴張的區域市場之一。
2019年中報顯示,美的置業來自西南地區的銷售額只占公司總銷售額的15%。真正的收入主力來自長三角、長江中游以及珠三角地區,分別占比35%、19%和19%。
公司的發展速度,正按照何享健的思路在推動。這位中國白電大王曾耗時16年,將美的空調的銷售規模從百億做到千億級,他的另一個野心,則是在地產領域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美的置業合約銷售額分別為111億元、206億元、507億元和790億元。而完成百億到千億的蛻變,公司只給了自己4年時間。
2018年10月11日,何享健在香港聯交所敲鑼,正式將美的置業推上資本市場。
不過,公司正在沖擊千億的征途中,整個房地產行業整體放緩已經出現,公司銷售增速也在明顯下降。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公司的銷售增速分別為85.59%、146.12%和55.82%。公司要在2019年突破千億目標,其銷售增速應不低于26.58%。
10月9日,公司披露公告顯示,今年前9個月,公司及附屬公司,連同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合同銷售金額為約708億元,同比增長21.65%,其相應已售建筑面積約694.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89%。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雙雙下滑。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9.92億元、177.17億元、301.20億元和141.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27%、47.74%、70.01%和34.44%;凈利潤分別實現10.07億元、19.12億元、32.10億元和17.69億元,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57.59%、89.84%、67.85%和20.11%。
經營性現金流三連負
美的置業能夠迅速崛起,并成為行業里的一匹黑馬,很重要一個原因,是押中了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
2016年前后,二三線城市推行的貨幣化安置政策,給予整個房產行業較大利好,也為公司庫存去化提供了順暢路徑。而這一期間的房價上漲,正是公司借風起勢的重要因素。
千億規模已成為房企參與未來競爭的門檻,美的置業和諸多房企一樣,激進擴張意味著企業要承擔高負債、高杠桿,以及流動性差的局面。
房企激進一面,大多可以從拿地狀況窺探。
在拿地方面,美的置業同樣保持著激進的態勢,而且,不少土地即便高溢價也要拿到手。
今年3月至4月,公司拿下5宗土地全部以高溢價拿到手。
在4月競拍浙江臺州一宗土地中,公司以6.43億元奪得,樓面價8570元/平方米,溢價率86.6%。4月23日、25日,公司連續在武漢東湖經濟開發區和江夏區分別以溢價72.94%、57.72%拿到兩幅土地。在今年3月,公司競得廣東惠州拿地一幅土地,溢價24%。
記者發現,公司通過高溢價獲得土地增厚土地儲備規模,早在兩年前就已頻繁出現。
2017年以來,美的置業在佛山、寧波、上饒等二三線城市拿下多幅土地。其中,在佛山高明區楊和鎮一塊商住地塊溢價578%,拿地上饒一幅地塊溢價165.85%,在寧波梅山保稅區分別以100%和77%溢價拿下兩幅相鄰地塊。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新增土地地塊46個,新增土地儲備建筑面積966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建筑面積總規模為5251萬平方米,比2018年末增長16.5%。
高溢價拿地和規模性擴張讓公司負債持續走高,今年上半年,公司負債總額達到1861.66億元,比2018年末增長21.10%。2019年上半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86.70%。
在負債總額中,流動負債1418.68億元,占比76.21%,存在較大短期償債壓力。
另一方面,2016年至2018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連續3年為負數,分別為-55.54億元、-73.57億元和-166.15億元。2019年上半年,這個數據為-82.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