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暉驟然離世 留給貝殼三道題
- 2021年05月24日 來源:中國財經網
提要:從2001年在北京甜水園開啟第一家店,到穩坐國內第一大房產經紀公司,從鏈家、德祐的門店在全國跑馬圈地,到線上交易平臺貝殼找房橫空出世,左暉用了20年,深刻地改造了房產經紀行業。
從2001年在北京甜水園開啟第一家店,到穩坐國內第一大房產經紀公司,從鏈家、德祐的門店在全國跑馬圈地,到線上交易平臺貝殼找房橫空出世,左暉用了20年,深刻地改造了房產經紀行業。
21世紀不動產中國區總裁兼CEO盧航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評價說:“左暉為這個行業做了很多事,尤其是因為身體不好,在這差不多8個年頭里,真的是快馬加鞭地去促進行業的跨品牌合作,推動整個行業生態向前發展。我覺得,他自己在時間上多少也有點緊迫感吧,盡心盡力地去推動行業的一些進步。”
左暉溘然長逝,貝殼頓失靈魂人物。如今,擺在貝殼面前的關鍵問題是,誰來執掌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已經有條不紊運行數年的核心管理團隊,能否繼續把控大局?傲視群雄的貝殼,又將如何應對來自行業內部的挑戰者?
“他想做的事情基本上完成了”
左暉身患何病,貝殼官方并未對外披露。但在公布去世消息不久,網上就傳出鏈家早期路演時的一張資料圖,該圖片顯示,左暉于2013年9月被診斷出肺癌。有投資人向媒體確認了上述文件的真實性。
左暉身體狀況不佳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由于為人低調,且外界許久沒有聽到關于病情的消息,因此,他的驟然離世,震動了整個行業。
2013年以后,左暉一度隱退,但到2015年,他又高調復出,這一年,鏈家開啟大舉并購模式。報道顯示,成都的伊誠地產、上海的德佑地產、北京的易家地產、深圳的中聯地產、杭州的盛世管家、北京的高策地產、廣州的滿堂紅,這些在各自城市具有一定規模的房產經紀公司,都被收入鏈家麾下。
有數據顯示,到2015年底,鏈家全國門店突破5000家,經紀人8萬名。加上而后兩年的擴張,左暉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最大的中介頭子”。
我愛我家原副總裁胡景暉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說:“這幾年,我見他幾次,覺得他的狀態沒有復出之前、我去他家里看他的時候那么好。”2015年3月,胡景暉去左暉家里看他,兩人談了3個小時,那個時間點,正是鏈家發起全國并購潮的前夜。
左暉去世后,自稱“與左暉交往并不多的朋友”——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撰文回憶稱:“后來老左‘失蹤’了近一年時間。再見到他,不僅感受到其眼神更加堅定,對市場、對社會的認知也達到了極高的‘段位’。深入分析后才理解,他的大徹大悟和2013年知道自己得了肺癌,且經歷了生死有關吧。相對謹慎保守的老左,從此放手一博,并購擴張……他說,‘如果沒做成能接受,做成了就是賺的’。”
那幾年,鏈家內部已經逐漸意識到,不管是以直營模式擴張的鏈家,還是以加盟模式圈地的德祐,規模總有天花板,想突破瓶頸,就要做一個行業開放式平臺。2018年4月,貝殼找房正式推出,并迅速成為攪動行業格局的巨型鯰魚。2020年8月,貝殼在美國上市,股價翻漲數倍,到11月,達到歷史最高點79.4美元/股,總市值突破900億美元,超過國內所有地產股的市值。
“貝殼的市值,印證了房地產經紀行業人20年前的一個預判:終有一天房地產交易服務商的價值會超過房地產開發商。”胡景暉又感慨道:“話說回來,對于大老板來說,幾百億、幾千億只是一個數字,很多人得了病,就把公司賣掉,保命要緊。但左暉一直在做,貝殼的上市,標志著他想做的事情基本上完成了,代價卻是自己的身體。”
胡景暉稱,盡管左暉這幾年逐漸淡出公司的日常經營,但身為創始人,怎么可能不操心。
接班人或已有安排
左暉之后,誰將成為這艘巨輪的掌舵者,是現階段外界最關心的話題。公開信息顯示,左暉個人實質持有8.85億股貝殼B類普通股,且特定股東將其持有的5.47億股A類普通股的投票權授予給左暉,共占總股本的40.3%(2020年末數據)。其中,左暉個人持股占總股本的24.9%。
央視2020年4月播出的《遇見大咖》節目訪談中,左暉談到了自己的家庭。1971年,左暉出生于陜西渭南,父母從事科研工作,家中還有一個姐姐。1992年他大學畢業后,姐姐就移居加拿大,父母也跟隨姐姐前往。左暉的母親于2019年去世。
訪談中,他談到了自己有一兒一女,大女兒12歲。左暉極少在公開場合提到自己的妻子,外界對他妻子的信息知之甚少。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律師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如果左暉生前立下了遺囑或遺贈,那他所持股份將按照遺囑或遺贈執行。如果沒有立,則走法定繼承,比如父母、子女、配偶都屬于法定繼承的第一序列。如果子女未成年,則由監護人代為管理。
左暉的驟然離世也讓人聯想起游族網絡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林奇,兩人的家庭情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2020年12月,林奇突然去世,兩周后,游族網絡公告稱,林奇名下的公司股份將由其兒女林小溪、林芮璟與林漓繼承。完成繼承股份過戶登記等后,游族網絡無控股股東,其子女的法定監護人許芬芬將成為游族網絡的實際控制人。此后,許芬芬被選舉為公司董事長。
目前,貝殼的核心管理層中,沒有左暉的近親屬。根據貝殼2020年年報,貝殼的董事會成員由8人組成,除了左暉之外,還有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執行董事單一剛、首席財務官徐濤、首席運營官徐萬剛、董事李朝輝(貝殼股東騰訊派駐)以及兩位獨立董事。
現年41歲的彭永東是貝殼董事會成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持有貝殼3.1%股權以及1%的投票權。彭永東200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曾擔任IBM戰略與變革高級顧問,2010年加入鏈家,擔任北京鏈家網副總經理。2017年,他出任鏈家網行政總裁,自2018年12月起擔任貝殼集團執行董事,與左暉共同創立了貝殼,被外界視為董事長一職的熱門人選之一。
早在2019年,左暉就公開表示,“貝殼是彭永東和團隊的事。”盧航也說,左暉這幾年已經做了很多布局,包括高管團隊,已經比較成熟,他個人較少介入具體的運營事務。他的離世,不會對貝殼造成多大影響,公司未來仍會平穩運行。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影響力與烙印,左總有左總的,彭永東也有他自己的,這并不意味著左總不在了,貝殼會發生多大變化。”盧航分析。中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也指出,左暉的去世,完全不同于其他一些企業創始人意外離世,而比較類似于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在和病魔斗爭的八年,為日后蘋果公司的管理層穩定進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準備。
貝殼找房20日表示,董事會將就公司治理和相關事宜做出適當安排,并在兩周內適時發布公告。出乎外界預料的是,左暉的離去并未對貝殼股價造成過多干擾,截至22日凌晨收盤,股價微幅上漲0.56%,價格站上50美元/股,總市值594億美元,折合約3800億元人民幣。
居住領域的野心
左暉留給繼任者的是,一個年輕而又龐大的貝殼帝國。
盧航對左暉的評價,集中在他對促進整個行業的合作上,“因為合作,整個行業的生態明顯發生了變化,經紀人的生存狀態、對客戶的服務品質都有明顯進步。”
貝殼找房上所有的經紀品牌,都在ACN(Agent?Cooperate?Network)模式下參與交易。ACN是在遵守房源信息充分共享等規則前提下,將經紀人的角色分為“房源錄入人”“房源維護人”“委托備件人”“房源鑰匙人”“房源實勘人”“客源轉介紹”“客源成交人”等,成交后按照各個角色的分傭比例進行收益共享。
在貝殼成立一年后的2019年4月,21世紀不動產正式加入,成為當時進駐規模最大的中介品牌商。對于當初的選擇,盧航沒有后悔。他稱,在21世紀不動產進駐的約160個城市中,與貝殼合作的有個50左右,整體合作還是蠻愉快的,效率也在不斷提升。ACN模式與21世紀不動產在全球倡導的理念十分吻合,就是強調品牌之間進行合作,事實上,對他們的幫助也很明顯。
他強調,ACN模式很關鍵,在與貝殼合作的這些城市,實現了跨經紀品牌的合作,其進步意義不能否認。
如今,除了自有品牌鏈家、德祐外,全國已經有200多家新經紀品牌加入貝殼,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貝殼找房連接的經紀人超過52.8萬,連接經紀門店數近4.9萬家。
不過,現行的ACN模式并非完美,去年貝殼上市后,在談及公司今后的挑戰時,左暉表示,ACN的大規模實驗才剛剛開始。盧航也認為,改進的空間肯定還有,要做的事情很多,“這個東西從剛出來到現在,已經不知道迭代多少代了,幾乎是每月都有,而且在今后幾年還會不斷迭代下去。”
這三年,貝殼找房規模擴充的速度令人咋舌,2020全年GTV(交易總額)突破3.5萬億元人民幣,實現營業收入705億元,凈利潤27.78億元。按照左暉生前的設想,房產交易只是貝殼找房現階段的主營業務,它未來的業務條線要拓展至整個居住領域,例如,裝修、家居乃至于社區服務等。這些與居住相關的領域,每一個都具有萬億級乃至更大的市場空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領域大而分散,而且消費者體驗較差,每一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挑戰與隱憂
規模在行業內形成碾壓之勢的貝殼,并不能高枕無憂。
雖然貝殼在全國各地籠絡到一大批房產經紀公司,但仍有不少頭部同行不愿入“殼”,如我愛我家、中原地產等,而且它們與貝殼的對抗決心并未減弱。我愛我家今年宣布,公司正式進入平臺化發展元年,計劃到2023年,全集團實現GTV1萬億元,總收入200億元,門店總量達到1萬家。我愛我家在去年就啟動新一輪加盟業務,截至當年年底,加盟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今年4月又發布了以愛家模式為核心全新加盟戰略。
與貝殼同屬于平臺型公司的58安居客、天貓好房、房車寶等,也都有各自的動作。今年5月20日,易居為天貓好房定下未來三年目標:實現平臺每日活躍用戶達300萬,GTV超2萬億元,年營收達500億元。
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個時代仍在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在變,互聯網在行業的運用還沒有完全定型,當社會出現了新的環境,科技進一步發展,行業還會有新的變化,行業的競爭者仍有新的機會突圍。”
此外,當規模達到某一臨界點時,外界關于貝殼是否涉嫌渠道壟斷的討論也開始升溫。這或許是貝殼規模化后一個幸福的煩惱。
胡景暉曾多次表達過對行業壟斷的擔憂。他說:“貝殼走到今天這一步,肯定是要往追求更大規模的路上走的,這不是你情愿不情愿的事情。”
但盧航不這么認為,他稱,新房的渠道競爭十分激烈,不容易形成壟斷,現今也沒誰能做得到,“開發商有自己的營銷團隊,不一定非要找渠道來帶客,想控制新房渠道市場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