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置業債務展期風波持續發酵 惠譽、穆迪下調其評級
- 2021年10月15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10月14日,惠譽將當代置業的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下調至“C”。同時,惠譽還將其高級無抵押評級以及未償債券的評級從“B”下調至“C”,回收率評級從“RR4”下調至“RR6”。
10月14日,惠譽將當代置業的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下調至“C”。同時,惠譽還將其高級無抵押評級以及未償債券的評級從“B”下調至“C”,回收率評級從“RR4”下調至“RR6”。
此前,穆迪也將當代置業的企業家族評級(CFR)從“B2”下調至“Caa2”,同時將其所發行債券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3”下調至“Caa3”,并將該評級列入評級下調觀察名單。一位接近當代置業的消息人士表示,當代置業的評級下調容易誘發信用危機,最可怕的是債券交叉違約導致踩踏性贖回。
評級下調加劇融資難度
被兩家機構下調評級的當代置業,其10月11日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稱,當代置業發布征求同意書要求獲得債券持有人同意修改條款,將其未償還的2.5億美元債券到期日從2021年10月25日延長至2022年1月25日;還尋求縮短選擇性贖回債券的通知期限,在2021年10月25日到期時贖回8750萬美元(相當于未償本金的35%)。此外,征求同意書需要未償票據的本金總額不低于90%的票據持有人同意,截止日期為2021年10月20日。
盡管征求同意書明確指出,當代置業延長債券到期日是為了改善流動性和現金流管理,并避免債券項下的任何潛在付款違約,但兩大評級機構均將此舉指向了當代置業的流動性問題。
惠譽認為,鑒于流動性緊張,當代置業有必要征求同意書以避免違約。截至2021年6月底,該公司可用現金余額約136億元,但其獲得債券償還現金的能力尚不確定。
穆迪則對當代置業未來的還款能力提出質疑,“債務尋求展期反映出當代置業的流動性迅速惡化。評級下調觀察審查反映了該公司在未來6-12個月償還所有到期債務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評級下調帶來的負面情緒已經傳導至資本市場,當代置業再融資難度增加。尤其是當代置業的債券及股價均出現大幅下滑,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也將受限,并波及其他債券的償還。
除今年10月25日到期的2.5億美元債外,當代置業2022年也有兩筆美元債到期,額度分別為2億美元、3億美元,到期時間為2022年2月26日、2022年11月13日。
“自救”存在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置業的運營或將受牽連。穆迪預計,在市場環境疲弱的情況下,當代置業的運營預計將出現惡化,這反映在全國房地產銷售的下滑。
中指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重點監測城市的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積同比下降18.2%,規模處于近五年同期的相對低位。具體來看,9月50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在2780萬平方米左右,同比下降超兩成。“國慶”期間,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下降33%。
9月,當代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額約35.63億元,較8月環比減少15.4%。“由于購房者置業意愿不足,觀望情緒持續蔓延,這些因素導致銷售額下滑,進而影響當代置業的經營性現金流。然而,造血能力不足或導致當代置業的自救進一步受阻”,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當代置業表示,其控股股東張雷和張鵬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個月內向公司提供約8億元的股東貸款。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股東貸款是較快的融資方式,也表明了股東對公司的支持。如果能夠順利完成,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流動性壓力。不過,股東貸款執行的具體時間仍有不確定性。
截至記者發稿時,當代置業旗下的物業公司第一服務仍處于停牌狀態。停牌公告稱,“以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刊發構成本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停盤當日,第一服務的市值12.7億港元。上述消息人士指出,相比其他資產價值及變現速度,物業公司都是最理想的標的。不過,收并購同樣存在時間周期與不確定性。
融資結構仍需優化
截至6月30日,當代置業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3%,凈負債率為93%,現金短債比為1.86。依照“三線四檔”融資新規,當代置業僅有一項超閾值,位于“黃檔”行列,但其流動性惡化超出市場預期。
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當代置業過往的融資渠道受限,非銀行貸款占比較高,這些一直制約當代置業的發展。一旦監管趨嚴,市場下行,當代置業極易出現流動性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當代置業發行三筆美元債,即2023年到期的綠色優先票據2.5億美元、2023年到期的額外綠色優先票據7100萬美元、2024年到期的額外綠色優先票據7700萬美元,年利率分別為9.8%、9.8%、11.95%,相對較高。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當代置業的銀行借貸70.66億元,總有息負債287.55億元,銀行借貸的占比25.57%,該數據在2020年年末為19.44%。
“當代置業也通過高頻、小額贖回部分債券優化債務結構,但調控趨緊后導致市場急轉直下,流動性問題隨之顯現。即便流動性情況好轉,當代置業仍需調整融資結構”,上述消息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