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置業遭遇債務交叉違約 “自救”仍在繼續
- 2021年11月03日 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11月1日,第一服務發布公告稱,融創服務以6.93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其32.22%的股權。當日,第一服務復牌,股價盤中一度上漲至2.21港元/股,當天收盤為2.16港元/股,日漲幅達57.66%。
11月1日,第一服務發布公告稱,融創服務以6.93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其32.22%的股權。當日,第一服務復牌,股價盤中一度上漲至2.21港元/股,當天收盤為2.16港元/股,日漲幅達57.66%。
第一服務作為當代置業旗下物業公司,其被收購的股權分為三部分。其中,世家集團、皓峰投資共持有2.14億股、占比21.39%,對價4.60億元。據悉,世家集團及皓峰投資是第一服務的控股股東,兩家公司分別由當代置業董事會主席張雷及總裁張鵬控制。這意味著,通過上述交易,當代置業有望獲得超過4億元的資金。
不過,盡管“自救”迎來新進展,但當代置業因債務違約帶來的危機并未徹底解除。據悉,該公司債務已經觸發交叉違約。消息人士指出,隨著交易資金陸續到位,當代置業的流動性得到補充,但危機尚未完全解除。由于交叉違約已現,當代置業的流動性可能再度惡化,未來不排除進一步處置相關公司的資產及股權。
危機尚未解除
10月11日,當代置業為2021年到期票息率為12.85%的優先票據尋求展期,并同步開啟自救,包括股東提供借款8億元、為第一服務尋求買家等等。10月26日,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上述票據展期未與債權人達成一致,公司未能償還于10月25日到期的2.5億美元票據的部分余額,構成實質性違約。
隨后,穆迪與惠譽下調當代置業及其已發行債券的信用評級。其中,穆迪將當代置業的公司家族評級(CFR)從“Caa2”下調至“Ca”,將其已發行債券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Caa3”下調至“C”,展望從評級觀察名單改為“負面”,本次評級結束了此前的評級下調審查。惠譽更是將當代置業的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s)從“C”下調至“RD”(限制性違約),并將已確認當代置業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及其美元債券評級為“C”,回收率評級為“RR6”。
“短時間內,當代置業的信用評級連續下調,直接引發信用危機,對其后續的融資安排非常不利。即便通過處置股權與股東借款能夠獲得一定數量的資金,但距離解除流動性危機仍需時日”,上述消息人士認為。
截至發稿,當代置業仍有4筆美元債未到期。其中2022年有2筆即將到期,額度分別為2億美元和3億美元,到期時間為2022年2月26日和2022年11月13日;剩余的2筆分別于2023年和2024年到期。“當代置業的整體情況難言樂觀,下一筆美元債的到期時間相對近,大概在3個月之后,償債壓力較大。此外,當代置業面臨交叉違約,不排除其他未到期債務要求提前償還”,上述消息人士指出。
11月1日,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期已接到境外債務的一名債權人通知,其因相關款項未獲支付而要求提早償還其與附屬公司(作為借款人)及本公司(作為擔保人)訂立的融資協議中未償還本金額及應計利息約2360萬美元,并宣告與此相關的若干擔保安排可強制執行。公司正與債權人討論豁免加快償還及強制執行。
“其他債權人要求加快還款及強制執行,表明當代置業已經構成交叉違約。如果處理不當,容易產生債權人踩踏效應,提前償還其他債務。雖然第一服務與融創服務的交易已達成,但這并不足以對沖當代置業因債務違約、評級下調帶來的負面信用風險”,一位從事公司業務的律師指出。
撤銷派發2021年中期股息
為應對流動性緊張,當代置業公告宣布撤銷派發2021年中期股息約1.34億港元,將其留作營運資金?!傲鲃有砸坏┚o張,會衍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留足營運資金才是萬全之策。由于債務違約,當代置業極易陷入惡性循環,一方面融資渠道關閉,另一方面銷售遇阻,流入的現金非常有限”,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行業的信用狀況持續惡化。10月,一些房企出現美元債違約,流動性風險急劇攀升,導致美元債下跌,同時,債務違約也影響房企的評級和再融資。9月1日,基于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偏緊,穆迪將中國房地產業的展望調整為負面。由于行業流動性不斷惡化,穆迪在10月1日-10月27日對不少開發商采取了共計32次負面評級行動,整個行業的信用等級急劇下滑。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表示,10月,內地房企海外債發行規模為84.27億元,相較于9月明顯下降。從融資成本來看,海外債平均利率為10.49%,環比上升2.66個百分點。“目前,房地產行業的海外債發行環境并不理想,發債規模低、利率高。當代置業違約后,投資人信心受到重創,新債發行或將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再融資可謂難上加難”,一位證券人士告訴記者。
銷售方面,今年1-10月,當代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額345.66億元,其中10月單月合約銷售額10.21億元,環比下降71.34%,同比減少79.72%。
“當前,房地產市場下行,購房人預期低位徘徊,導致房企銷售業績承壓,進而影響經營性現金流流入。尤其是債務違約后,很多購房人擔心工程爛尾,觀望情緒加劇。不過,就自救而言,當代置業需打通融資渠道,同時加快銷售,積極回款。畢竟斷臂求生不是長久之計,只能解一時之渴”,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