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爾眼科董秘e公司資本圈發文:為何收購30家醫院不設“業績承諾”?
- 2020年01月10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愛爾眼科將于1月31日,即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收購草案,草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后,將上報證監會審批。
1月8日,愛爾眼科發布了收購30家醫院的草案。1月9日開盤,愛爾眼科股價應聲上漲。
據悉,愛爾眼科將于1月31日,即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收購草案,草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后,將上報證監會審批。
有投資者提問:為什么標的醫院沒有業績承諾?對此,愛爾眼科董事、副總裁兼董秘吳士君在資本圈發文稱,愛爾眼科收購的30家醫院不設“業績承諾”,簡短說有三大原因:
首先,業績承諾并非并購的必要條件,而是交易雙方的選擇性條款,特殊情況除外。
其次,如果做出業績承諾,前提是買方,也就是上市公司,不能干預標的醫院的經營管理,標的醫院仍然保持獨立。否則,如果將來標的醫院沒有達標,賣方可以指責是因為上市公司的不當干預導致,結果就是說不清楚的糊涂賬,但埋單的卻是上市公司的全體股東。有些上市公司已經爆發了多起類似的狗血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愛爾收購這些醫院后,會依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深度介入醫院的經營管理,在醫療質量、人才培養、服務體系、科研培訓、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全面賦能;同時,未來部分醫院會根據需要進行改擴建,或新設下一級醫院網點,如果強行要求承諾業績,勢必導致這些醫院縮手縮腳,錯過布局發展的大好機遇。因此,此次交易客觀上不具備業績承諾的基礎,承諾反而可能成為制約未來發展的障礙。
吳士君進一步表示,愛爾眼科的并購理念是,最理想的“承諾”必須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必須是雙贏的,而不是單贏的。愛爾眼科在并購前全面了解標的,充分把握其優勢和風險;并購后全方位有機整合,幫助標的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實際上,愛爾眼科此前進行的所有并購,包括海外和國內,都沒有要求業績承諾,這些項目反而總體上都達到或超過預期。個別沒有達到,也是因為外部暫時性的客觀因素,或者是因為升級擴建、遷建的開辦費計入。在這種情況下計提商譽減值,并不意味著項目的真實價值降低,而是財務穩健的做法。
吳士君說,從大量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看,即使有業績承諾,也未必能真正保障上市公司的利益。近年來,很多業績對賭失敗,或者業績承諾期過后就暴雷,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靠并購就能保增長,靠承諾就能保業績。只有上市公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品牌影響、管理能力,精心篩選并購標的,并對其進行全面整合和融合提升,才是最可靠的“業績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