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豐牧業逆勢擴張生豬養殖
- 2019年07月31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走進禾豐牧業,第一印象是這家公司很儉樸,辦公大樓不僅不豪華還有些老舊,會議室里燈也沒開,初進會議室有些不適應。
走進禾豐牧業,第一印象是這家公司很儉樸,辦公大樓不僅不豪華還有些老舊,會議室里燈也沒開,初進會議室有些不適應。如此儉樸,與公司董事長金衛東的禾豐要成為“世界頂級農牧食品企業”的目標似有反差。一番了解下來,感覺金衛東的目標并非空中樓閣,有著堅實的現實基礎。更深的印象是,禾豐牧業是一家有著跨國公司基因的、現代化的東北企業,有著厚實的產業積淀。
創始人團隊
不斷贈予與稀釋股份
1995年的時候,已做到跨國飼料公司亞洲區總裁助理的金衛東與丁云峰、王鳳久、王仲濤、邵彩梅、高俊松等人創辦禾豐牧業,后來又邀請張鐵生加入團隊。
禾豐牧業成立之初就在制度設計上采取股權分享制,實行核心團隊持股。2000年3月,禾豐牧業創始人們決定各自拿出25%的股份無償出讓給18位優秀管理者,吸納他們為公司新股東。如今,禾豐牧業已實行了多次股權激勵,內部核心股東也由最初的7人,發展到25人,再到51人、67人、372人。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們的股權不斷被稀釋,如公司主要創始人金衛東的股份從最初的35%降到了現在的不足17%。
持續的股權激勵,給禾豐牧業帶來超穩定的核心領導團隊,20余年里,中高層管理團隊保持了極高的穩定性,總監級別以上人員幾乎沒有出現主動離職現象,百余名總經理中除因業績不佳而被調整外,鮮有人主動離開。這成為禾豐牧業的競爭優勢之一。
2004年,禾豐牧業與有著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荷蘭德赫斯(De Heus)公司在北京正式進入合作洽談。而在與德赫斯合資后,禾豐牧業國際化進程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遠景目標是成區域龍頭
歷經24載,禾豐牧業從最初的預混飼料生產商發展成為飼料、養殖、屠宰一體化的農牧企業。禾豐牧業的長遠目標是,要成為世界頂級農牧食品企業。
2016年,禾豐牧業將產業延伸到生豬養殖領域,并在2018年開始加快生豬養殖的布局。去年4月,公司啟動遼寧撫順市50萬頭現代化種豬育種項目,吉林公主嶺生豬項目也將在2019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司還通過合資等方式在遼寧之外的河南、河北、黑龍江、安徽布局了生豬養殖業務。禾豐牧業生豬養殖目標是用10年時間達到500萬頭生豬出欄,成為東北地區生豬養殖一體化的企業龍頭。
2018年8月,非洲豬瘟爆發并迅速擴散,這時候擴張生豬養殖規模似乎是不明智的選擇,但在禾豐牧業看來卻正是加快布局、贏得發展的好機會。首先是地處東北,環境、氣候、養殖密度及多年在東北地區所形成的品牌優勢給禾豐帶來優勢。其次,禾豐牧業從事畜牧行業20余年,在生豬養殖方面積累了大量的人才與管理經驗。用禾豐牧業一線員工的話說,“我們能服務好客戶,我們更能靠真本事養豬”。
第三、高標準建設生豬養殖項目。撫順50萬頭種豬育種項目建設前,禾豐牧業集中了荷蘭和國內行業專家的智慧進行謀篇布局,并由清華大學設計院完成總體設計,采用的設備基本都是國際最高標準的產品,選擇世界上幾個最為優質的豬種,高端雜交育種以生產最好的種豬和仔豬。工程建設中后期行業爆發非洲豬瘟,公司根據非洲豬瘟特點及時調整了設計施工方案。同時制定了嚴格的生物防控體系,成立了生物安全督導部和生物安全工程部,進行四排查、五檢測、環境整理、通道優化、嚴格布控等多項工作,嚴格防范豬場間的交叉感染和外來感染,保證豬只健康安全。
第四、非洲豬瘟對其他養殖企業來說是災難,但卻給禾豐牧業吸納優秀養殖管理、技術人員的機會,是發揮營銷服務優勢,擴大市場份額的良機。
7月15日,禾豐牧業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3億~3.6億元,同比增長約 100.78%~119.03%。中信建投表示,預計禾豐牧業2019年歸母凈利潤為 6.82億元,生豬養殖成為公司新的業績驅動因素;而受豬瘟疫情影響,雞價持續攀升并較長時間保持高位,公司肉禽產業鏈綜合盈利能力持續提高;飼料銷售則是穩中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