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豐牧業打造世界級農牧食品企業
- 2019年09月02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禾豐牧業從飼料業務做起,經過24年的發展業務逐步擴容,市場不斷擴大。公司董事長金衛東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站在新的起點,禾豐牧業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
禾豐牧業從飼料業務做起,經過24年的發展業務逐步擴容,市場不斷擴大。公司董事長金衛東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站在新的起點,禾豐牧業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未來十年,公司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年出欄500萬頭生豬、生產1000萬噸飼料、生產加工10億只白羽肉雞的目標,努力實現年銷售收入千億元、公司市值千億元的目標,最終成為世界級農牧食品企業。
禾豐牧業目前以飼料及原料貿易為核心業務、以肉禽產業化與生豬養殖為戰略業務、以國際事業和食品為孵化業務,已成為產品覆蓋全國,并在境外投資多家公司的大型農牧企業。上市5年來,公司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26%,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達13%。
農牧版“中國合伙人”
金衛東于1995年從外企離職,返回家鄉開啟創業之路,并與六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在沈陽農墾大廈818室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開始了禾豐牧業的創業,上演農牧版“中國合伙人”故事。
對于“禾豐”名字的由來,金衛東說,“禾豐”意思為禾苗豐收。我們從事的是農業,寓意播種獲得收獲。“禾豐牧業創立20多年來,7個創始人、30多個總監級以上的管理人員沒人掉隊。‘禾豐’這個名字取得好也是原因。”
優渥的自然條件、深厚的產業基礎、廣闊的市場前景,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東北地區成為農牧業企業發展的良選之地。
禾豐牧業創立之初,中國飼料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彼時,飼料企業達1.5萬余家,市場魚龍混雜、競爭異常激烈。
禾豐牧業堅持“只生產合理的高品質產品”,堅持“同樣的價格質量最好,同樣的質量價格最低”的市場定位。“為了更有針對性地、精準地贏得競爭優勢,我們只做飼料。”金衛東說。
專注飼料主業一直是禾豐牧業堅守的重要原則之一。1998年,禾豐牧業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飼料企業;2003年,禾豐牧業凈利潤首超億元,資產較創立之初增長1500倍。
金衛東表示,今年是禾豐牧業成立的第24個年頭,公司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大飼料生產企業,同時多年位居國內飼料企業十強。從創立之初到現在,禾豐牧業從一家遼寧企業成長為東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之后又將市場拓展到全國。目前公司業務已經走向海外,進入尼泊爾、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市場。
多元發展促產業協同
飼料業務一直是禾豐牧業的核心主業。公司生產銷售豬、禽、反芻、水產和毛皮動物用復合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和配合飼料,不斷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飼料產品。同時,為養殖戶提供養殖、疫病防治、運營管理等一體化綜合服務。
目前,禾豐牧業的飼料產品覆蓋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并在尼泊爾、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建有飼料工廠。原料業務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廣東、西南等地區,飼料及飼料原料產品出口至尼泊爾、蒙古等地。
近年來,禾豐牧業沿著農牧產業鏈逐步向上、向下延伸,以飼料及原料貿易為核心業務、以肉禽產業化與生豬養殖為戰略業務、以國際事業和食品為孵化業務,逐步形成“產業協同、降本提效”的“質量效率引領型”經營模式。
對于公司相對多元的發展,在金衛東看來,禾豐牧業因飼料起家,因飼料而興。從發展趨勢看,國際上很少有飼料企業一直單獨做商品飼料,隨著實力的提升和抗風險能力增強,都在逐步從飼料做到養殖,再到肉食產品深加工,打造一條全產業價值鏈。這樣既能保證價值平衡,又能保證食品安全可追溯。
金衛東提出,禾豐牧業不僅要做最優秀的飼料企業,還要發展成為最先進的農牧企業,進而成為優質的肉類食品加工企業。不過,有人認為:“禾豐牧業飼料產業做得風生水起,應該堅持走下去。進入新的領域如果做得不好,多年的發展成果可能付之東流。”
禾豐牧業第二大股東、荷蘭第一大家族飼料企業——荷蘭皇家De Heus公司董事長專門從荷蘭趕赴沈陽,并對金衛東說:“以我的經驗看,這么做完全是錯誤的。應該專注原來的主業,不要太多元。”而金衛東稱:“不多元化發展,一直做飼料就是等死。”De Heus董事長說:“跳出飼料做養殖屠宰、做肉食加工就是找死。”金衛東態度堅決地表示:“多元化可能早死也可能不死,而等死則必死,禾豐牧業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此后,禾豐牧業主動轉型,憑借在飼料行業的多年積累和技術、人才優勢,建立了從種雞、孵化、飼料、養殖、屠宰、肉品加工、熟食出口等較完整的肉禽產業鏈。
在金衛東看來,白羽肉雞市場前景廣闊。首先,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豬肉占比達到65%左右,遠高于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隨著消費者觀念的改變和對健康的日益重視,豬肉在肉食中的消費占比會逐步降低,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雞肉占比將進一步提高。其次,從養殖效率看,雞肉的生產過程對資源消耗更少,對環境的壓力更小。此外,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使得豬肉供應減少,雞肉替代效應凸顯,給相關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經過十年的布局,禾豐牧業肉禽產業化板塊已擁有30余家控股及參股公司,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河南、吉林、山東等地,業務分為養殖、加工、深加工三大事業群,涵蓋肉種雞養殖、孵化、飼料生產、商品代肉雞養殖、肉雞屠宰與加工、調理品與熟食深加工業務環節。
2019年上半年,禾豐牧業控股及參股企業合計肉雞養殖量1.91億羽,同比增長26%;肉雞屠宰量2.24億羽,同比增長16%;生產肉品56萬噸,同比增長17%;控股與參股企業自身配套肉雞養殖總量占屠宰總量的85%,養殖量逐漸接近屠宰量,產業鏈配套能力顯著提升,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
金衛東表示,公司肉禽產業化業務規模已躋身白羽肉雞行業第一梯隊,成為國內主要的白羽肉雞產品供應商之一。回過頭看,公司十年前就瞄準這一行業是正確的。未來,禾豐牧業要實現利用十年時間年屠宰10億只白羽肉雞。
近年來,生豬養殖行業呈現出“南豬北移、東豬西遷”的趨勢,東北地區成為了生豬養殖布局的戰略要地。禾豐牧業抓住區域內經營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的優勢,去年以來開始涉足生豬養殖產業。
通過自建、合資的方式,禾豐牧業在遼寧、河南、河北、黑龍江、安徽布局了生豬養殖業務。遼寧撫順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一期已于今年4月運營;關門山豬場建設工作計劃于9月底竣工;吉林荷風種豬繁育場主體建設工程基本結束,預計10月底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金衛東認為,非洲豬瘟對生豬養殖行業造成了沖擊,但背后蘊藏機遇,豬肉供給缺口使得豬周期提前觸底,強勢反彈,行業利潤將水漲船高。行業周期的上行成就了擴大產能的外部條件,布局生豬養殖正當時。
隨著各項目的有序推進,禾豐牧業生豬養殖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力爭到2021年公司控股與參股企業年生豬出欄突破150萬頭。
與投資者分享成果
今年恰逢禾豐牧業上市五周年,公司借助資本市場不斷做強做大。業績表現上,公司近五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13%,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26%,2018年凈資產收益率為15%,在飼料為第一主業的上市公司中位居前列。而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低于40%。
2014年,禾豐牧業成功登陸上交所。上市后,禾豐牧業沒有急于增發再融資。“IPO時募集資金4億元,要穩健發展對投資者負責。”金衛東說,“從2014年到2018年,公司通過分紅將這4億元募集資金全部回饋給了股東,與投資者分享成果。”
今年上半年,禾豐牧業完成上市后首次非公開發行,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金衛東說,基于穩健發展原則,最終公司非公開發行7655萬股,募集資金7.78億元。
金衛東表示,發展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這是確保企業基業常青的經營原則。資本市場注重業績實效,資本運作都要兌現承諾。禾豐牧業堅持穩健發展,即便相比同行部分公司發展速度稍慢,但能保證持續穩定的增長率。
2019年半年報顯示,禾豐牧業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59億元,同比增長118.43%;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58億元,同比增長127.42%;上半年凈資產收益率為8.37%。“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只差100萬元。這說明業績提升建立在主營業務健康發展的基礎上。這是公司長遠發展的基礎。”金衛東說,“同時,保持創業時的奮斗初心十分重要。時至今日,公司董監高都沒有配秘書或專職司機,自己做PPT、自己開車。禾豐牧業仍是由奮斗者組成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