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虹醫藥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 詳解核心在研產品情況
- 2021年08月09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8月6日,上交所披露了亞虹醫藥科創板首輪問詢。其中,針對公司在核心在研產品唯施可(APL-1202)、希維她(APL-1702)中的研發貢獻、外界對公司專利的質疑等問題,亞虹醫藥做了詳盡回復。
8月6日,上交所披露了亞虹醫藥科創板首輪問詢。其中,針對公司在核心在研產品唯施可(APL-1202)、希維她(APL-1702)中的研發貢獻、外界對公司專利的質疑等問題,亞虹醫藥做了詳盡回復。
亞虹醫藥表示,針對APL-1202成藥性方面的臨床前研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僅篩選出APL-1202化合物對MetAP2酶的抑制活性,同時在乳腺癌動物模型上看到了初步的動物藥效,并未實質性進行后續藥物的開發研究。公司經過近十年在新作用機制、藥效學、毒理學、藥學等臨床前開發以及轉化醫學、臨床開發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確定了將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作為首選臨床開發的適應癥,并推進至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同時,在APL-1702研發過程中,亞虹醫藥亦是主導了產品的合作研發、國際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方案設計、藥學開發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在APL-1202臨床前研究中,亞虹醫藥驗證了其可以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獲得APL-1202適應癥專利許可前,亞虹醫藥已實質針對APL-1202開展大量的臨床前研究,開展了針對APL-1202抗腫瘤活性、新機制、新用途的研究,并按照臨床申報的要求開展了藥學、藥理、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和評估。
據悉,亞虹醫藥針對多個膀胱癌細胞株進行了APL-1202的體外活性評價,并構建了膀胱癌動物模型研究,以此系統地研究了APL-1202在動物體內的藥效特征,發現APL-1202能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同時,公司還發現APL-1202具有獨特的藥代動力學特點,經口服后在尿液中排出的濃度遠高于血漿和肝、脾中的濃度,在體內體現出良好的組織分布特異性,顯示出APL-1202具有潛在的對泌尿系統腫瘤的治療優勢。
基于對APL-1202可有效用于腫瘤治療的驗證,亞虹醫藥洞察到膀胱癌領域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引入JHU關于APL-1202適應癥專利,選擇NMIBC作為APL-1202的首個適應癥推進至臨床研究階段。據悉,目前全球范圍內NMIBC領域尚無口服靶向藥物上市,現有標準治療手段會對患者造成生理痛苦與精神負擔,且膀胱全切是灌注藥物失敗后的標準治療手段,對患者造成嚴重的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存在較大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
獲得APL-1202適應癥專利許可后,亞虹醫藥進一步對APL-1202的作用機制、藥學、適應癥等方面進行持續深入研究,并圍繞APL-1202的大量科學研究逐步形成并建立了靶向免疫調節正常化(TIMN)技術平臺。
在另一款核心產品APL-1702的研發過程中,亞虹醫藥在海外已完成的II期臨床試驗基礎上,經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溝通一致后,于2020年7月主導并啟動了一項用于支持中國注冊申請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該臨床試驗涉及大量工作,具體涵蓋對合作技術和研究結果的復核、臨床開發策略的調整、臨床試驗的設計、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計劃和實施軟膏制劑和器械的生產、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全性能型式檢驗、實現軟膏制劑國產化的技術轉移和小試確認等。
在專利方面,亞虹醫藥在問詢回復內容中指出,公司目前擁有5項境內專利、19項境外專利,合計24項境內外授權發明專利,上述專利存在同族專利。不過,由于不同國家/地區專利的不同審查標準導致專利授權的權利范圍不同,基于同一優先權申請的同族專利在專利的權利范圍上存在差異。除此以外,亞虹醫藥還曾獨立承擔了3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總體而言,公司滿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五條中關于專利數量的相關要求。
此外,數據顯示,亞虹醫藥2018-2020年研發投入分別為4976.82萬元、14191.89萬元及17202.97萬元。根據Wind數據,截至8月9日,共有323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亞虹醫藥2020年研發投入已超越八成的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