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福醫藥10.26億元出清華泰保險股權“歸核聚焦”
- 2021年11月22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安達系”正在加快對華泰保險股權的收割速度,近日,人福醫藥、天風證券接連公告,對直接或間接所持華泰保險股權盡數出清,對應股權占比分別2.52%、4.45%,轉讓價格合計約28億元,受讓方,均為“安達”。
“安達系”正在加快對華泰保險股權的收割速度,近日,人福醫藥、天風證券接連公告,對直接或間接所持華泰保險股權盡數出清,對應股權占比分別2.52%、4.45%,轉讓價格合計約28億元,受讓方,均為“安達”。目前“安達系”各公司已合計持有華泰保險47%股權,若兩筆股權轉讓完成,“安達系”持股比例超過半數。
人福醫藥的股權轉讓,值得關注。2015年,人福醫藥與君正集團、君正化工組成聯合體提出擬受讓北交所掛牌的華泰保險股權,并表示投資有利于其建設醫養結合的醫療服務項目,通過商業保險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等方面與保險公司形成戰略合作。但自2018年股權變更獲批后,雙方并未有明確協同,一方面,基于持股比例較少,業務協同的“故事”意味大于落地可行性;而另一方面,醫藥、保險間存在專業壁壘,且對彼此領域的認知深度仍存在差距,“醫藥+保險”模式,并不易走通。
華泰保險股權連遭人福醫藥、天風證券轉讓,“安達系”持股比例或過半
近日,人福醫藥發布出售資產公告,擬轉讓持有的華泰保險2.5247%股份,對應股份數為1.02億股,轉讓價格為10.26億元。
公告顯示,目前人福醫藥所持華泰保險2.5247%股份質押用以貸款3.78億元,此次交易雙方已在《股權轉讓協議》中對標的股份的質押解除安排進行了約定。出售華泰保險股份所得款項,人福醫藥也在公告中注明,將用于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償還公司有息債務以及補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營運資金等。
據天眼查信息,早在1996年8月華泰保險進行天使輪融資時,人福醫藥即曾參與其中。2015年,人福醫藥發布收購資產公告,提出中國石化、石化財務分別將所持華泰保險7.1114%、6.8379%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掛牌轉讓,掛牌價格分別為20.59億元、19.8億元。人福集團擬與君正集團、君正化工組成聯合體受讓上述股權。
2018年9月,銀保監會批復同意中石化將所持華泰財險1.02億股股權轉讓給人福醫藥,也就是這筆占比2.5247%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福醫藥披露資產出售公告同日,天風證券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天風天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風天睿”)擬將所持華泰保險4.45%股權進行轉讓,定價18.08億元。除天風天睿將其持有華泰保險的8948.26萬股股份質押給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外,其余天風天睿轉讓的華泰保險股份處于完整狀態。
兩筆股權受讓方,均為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安達北美洲”)。據記者了解,安達北美洲為一家在美注冊的保險集團公司,在全球各地設有諸多保險和再保險公司,過去三年持續盈利。截至2020年末,安達北美洲的實收資本約為146億美元,總資產約為559億美元,凈資產約為359億美元,2020年度營收約為17億美元,凈利潤約為14億美元。
從華泰保險股權結構情況來看,目前其共有7家5%以上持股股東,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96%,安達百慕大保險公司持股10.93%,內蒙古君正化工、國網英大、重慶當代礫石分別持股6.5%、6.39%、6.07%。安達北美洲持有華泰保險5.83%股份,武漢天盈投資持股5.4%。
此外,安達美國保險公司也持有華泰保險4.62%股權,安達系各公司作為一致行動人,目前合計持有華泰保險約47%股權,若兩筆交易完成,則意味著安達系持有華泰保險股權比例超過半數,第一大股東之位坐穩。
標的方面,截至9月30日,華泰保險資產總額為604.1億元,凈資產173.07億元,2021年3季度營收124.07億元,凈利潤9.71億元,歸母凈利潤為8.75億元。
人福醫藥出讓股權意在歸核聚焦,曾擬協同商保卻“言而不進”
聚焦于人福醫藥的股權轉讓。對于此次股權轉讓的目的,人福醫藥提出,是為了落實“歸核聚焦”,推進業務聚焦于資產優化,并逐步退出競爭優勢不明顯或協同效應較弱的細分領域,已先后出售醫療服務、兩性健康等業務相關資產。
成立于1993年的人福醫藥,目前發展成為綜合性的醫藥產業集團,經營范圍包括藥品研發、生物技術研發、對醫藥產業、醫療機構的投資管理等等。早年間,人福醫藥在醫藥主業外,還在生殖健康、環保、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進行布局,但協同價值始終未有明顯落地,非醫藥板塊受益占比也相對較低。2017年,人福醫藥明確推行“歸核聚焦”戰略,一方面集中資源發展既定專業細分領域以實現業務聚焦,另一方面則是進行非核心業務和資產的剝離,優化資本結構。
隨后,人福醫藥陸續剝離河南人福、四川人福等區域型醫藥商業資產、中原瑞德等非核心醫藥企業以及多家醫療服務領域機構,現在,又繼續將保險領域資產進行剝離。
記者注意到,在2015年,人福醫藥發布收購公告時,也明確表示了對于雙方戰略合作的期待。當時,人福醫藥的表述是,其近年來積極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延伸產業鏈,發展具有人福特色的醫療服務產業。參與此項目,有利于公司在建設醫養結合的醫療服務項目、通過商業保險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等方面與保險公司形成戰略合作,符合公司的發展規劃和長遠利益。
當時也有券商預估,人福醫藥戰略性布局湖北省三級醫療體系,華泰保險積累大量資金,雙方有望實現醫療資產合作,華泰保險有望通過持有人福湖北省內醫療資產,獲取穩定的資金回報,是非常好的固定收益類資產;人福集團通過出售固定資產加快回籠資金,走輕資產擴張方式。
同時,將雙方可推行的區域醫療與商業保險的結合,對標凱撒醫療。美國凱撒醫療融合健康保險提供者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功能于一體,采用預付費模式,為會員們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健康服務,包括疾病預防、疾病診療和病后康復等。
但顯然,雙方并未達成所期待的協同。“人福醫藥所持華泰保險股權比例較小,并不掌握話語權,雙方進行深度業務協同的可能性并不高,財務性投資意義更大,此次剝離回籠資金,或主要因為保險板塊對其收益貢獻有限,并且短期內無法對其主業有明顯助力”,一位產業投資業內人士認為,人福集團提出的戰略合作,可能是初期的美好愿景,“故事性”強一些。
而另一方面,盡管“醫藥+保險”模式有助于使兩個行業形成利益分享與共擔的關系,化解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卻也正面臨不少搭建的難關,如藥品銷售與保險控費的訴求存在核心沖突。泰康在線副總裁丁峻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目前“醫藥+保險”還未能實現切實融合,銜接也并不緊密,對于協同落地的實施路徑,行業正在摸索之中。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較為常見的是保險公司、醫藥企業以及第三方平臺共同合作,由藥企提供藥品和臨床研究領域的專業數據,保險公司提供基于自身的精算模型和賠付數據,第三方平臺提供評估、用戶觸達作用,共同設計開發針對各類疾病的細分化保險產品。
華泰也有所布局,如在2019年,華泰保險旗下華泰財險即與鎂信健康合作推出“骨舞新生”的綜合服務項目,上線針對慢病領域的療效保障保險,其中涉及針對骨質增生的治療藥物。
“保險與醫藥都是’大’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壁壘,且對彼此領域的認知深度仍存在差距,能否協同落地關鍵在于能否找準切入點,形成可跑通、可持續、可復制的合作模式”,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提出,這對雙方的戰略定位、定力,資金投入,研發團隊等多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同時,該人士建議,“醫藥+保險”模式,需要打通保單、就醫、用藥、支付、健康管理等多個環節,對于醫藥產業公司而言,藥品的可及性與可支付性是和商保合作更為重要的關口。
“比起塑造’醫藥+保險’模式的故事性,希望有更多保險和醫藥機構,真正探索到這一模式有效可行的落地路徑,擊中痛點,打通閉環”,業內提出期待。